游戏百科

专家都说磷酸铁锂电池安全,但为什么起火的多是它呢?

新能源观(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创全文3029字,阅读时间7分钟9月4日,南京发生了一起电动汽

新能源观(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创

全文3029字,阅读时间7分钟

9月4日,南京发生了一起电动汽车碰撞起火事件。一辆蔚来汽车与一辆比亚迪汽车发生碰撞,随后比亚迪发生燃烧,这一场景被路人拍摄并迅速传播。

图/南京电车起火事件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十几天前的8月19日,在京承高速上,一辆比亚迪汉疑似自燃,视频同样铺满社交媒体。

所幸,南京和京承高速的电动汽车起火案件并未造成车内人员伤亡,但有些车主就没这么幸运了,大家应该还记得3月底安徽铜陵德上高速发生的车辆碰撞爆燃事件,造成3人遇难。

每次看到电动汽车起火的信息,都会引发公众对动力电池安全性的关注。

我们知道,目前的动力电池主要分为磷酸铁锂电池(LFP)和三元锂电池(NCM/NCA)。而比亚迪的车型基本上都是搭载了磷酸铁锂刀片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一直被行业冠以“高安全性”标签的电池类型。但人们不禁质疑:既然普遍认为磷酸铁锂电池更安全,为何涉事起火的多是它?

1.安全神话的起源:被偷换概念的“热失控”

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声誉,最早源于它与三元锂电池在实验室中的对比表现。

图/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对比表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在标准针刺测试中,磷酸铁锂电芯升温缓慢,最高温度较低,不易起火。这类微观测试数据被反复引用和传播,逐步构筑起“磷酸铁锂更安全”的共识。然而,这一共识却存在严重的认知偏差,即实验室环境与现实事故场景之间存在巨大鸿沟,因为真实的车用环境远非实验室可比。

针刺试验模拟的是电池内部短路,但现实中,多数电池火灾源于外部机械冲击。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2024年度动力电池安全白皮书》指出,在统计的312起新能源汽车火灾中,有71%由碰撞、挤压等结构性破坏引发。

当车辆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发生碰撞时,电池包实际承受的冲击能量可达针刺测试的1200倍以上。在这种极端工况下,任何电池体系都面临壳体破裂、电解液泄漏等风险,所谓的材料优势被大幅削弱。

另一个被忽视的关键点是“系统安全”的整体性。单个电芯安全性高,并不直接等同于电池包整体安全。

某第三方机构对多款量产电动车的拆解报告显示,部分为降低成本而采用的模组设计存在明显缺陷。例如使用低温熔融的隔板材料,在热失控发生时反而加速热扩散。这类“木桶效应”使得某些品牌的LFP车型火灾事故率高出行业平均值2.3倍。

此外,电池老化带来的风险常被低估。磷酸铁锂电池在容量衰减至80%左右后,内部锂枝晶的生长速度会急剧上升。广州质检院曾对一批行驶里程超30万公里的退役网约车进行检测,发现78%的LFP电池存在隔膜被枝晶刺穿的风险,而同等使用条件的三元锂电池仅为32%。

这些不可见的电池内短路风险,正通过二手车市场悄然流向C端消费者。

2.血淋淋的案例库:安全宣言下的熊熊烈火

理想中的“安全电池”一旦走入现实,往往面临诸多不可控因素。近年来,随着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的快速增长,相关火灾事故也呈现出多发性、多样化的特点。

2024年湖南长沙某充电站发生火灾,监控画面显示,一辆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网约车在充电至98%电量时突然爆燃,火势迅速蔓延,造成12个充电桩及相邻三台车辆烧毁。

图/2024年湖南长沙某充电站火灾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事后调查显示,该车型的电池管理系统(BMS)为提升充电速度,在电量接近满充时跳过电压校准步骤,导致局部电芯电压超过4.5V(额定上限为3.65V)。由于LFP电池的电压曲线在高压区间较为平缓,系统更难准确判断过充状态,传统预警机制容易失效。

据国家质检总局2024年抽查报告,市场上近30%的LFP车型BMS存在过充保护策略缺陷。

更值得警惕的是磷酸铁锂电池在碰撞后的“延迟起火”特性。

2025年浙江台州一起交通事故中,车辆碰撞后并未立即起火,司机和乘客均安全撤离,但在静置35分钟后车辆突然爆燃,最终彻底烧毁。

图/2025年浙江台州交通事故35分钟后爆燃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实验室通过重现该场景发现,磷酸铁锂电池在内部短路后热量积聚较慢,往往在达到电解液沸点时才会骤然释放能量,火焰强度甚至高于三元电池。这一特性极大误导了救援判断——许多消防队员在事故后等待“观察期”的做法,实际上可能错过最佳灭火时机。

还有一些火灾发生在毫无征兆的场景中。2025年7月,深圳某小区地下车库一辆停放超过两周的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电动汽车发生自燃,并引发连环火灾,最终导致23台车辆烧毁。

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通过微CT扫描发现,该车电池内部存在持续性的“锂沉积-电解液分解”放热反应。

研究表明,磷酸铁锂正极在长期静置过程中可能发生铁离子溶出,这些游离铁离子会持续催化电解液分解反应,逐步推动电池走向热失控。面对这类隐患,部分车企的建议竟是“每周至少满充一次以稳定化学状态”,被批评为将安全责任转嫁给用户。

3.认知战背后的技术真相

要真正理解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表现,就必须跳出“材料决定论”,回到技术演进、制造水平与系统管理的真实维度中。

近年来,为缓解用户的里程焦虑,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不断提升,从2018年的160Wh/kg跃升至2025年的220Wh/kg以上。

图/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增长趋势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这种性能跃进背后是对材料与工艺的极致压榨:正极材料纳米化虽提升了反应活性,却也加速了铁溶出;硅碳复合负极的引入(硅膨胀率高达300%),使电芯在循环后极片变形加剧,隔膜受挤压风险上升;电解液用量也从3.5g/Ah普遍降至2.2g/Ah,大幅削弱了热失控时的缓冲能力。

一位电池研发工程师坦言:“当前所谓的高性能磷酸铁锂电池,比如刀片电池,已演变为一场用安全换续航的冒险。”

另一方面,磷酸铁锂技术路线的低成本特性吸引了大量新进入者。

2024年新成立的56家电池企业中,有43家主打磷酸铁锂产品。为控制成本,部分企业简化关键制程,比如标准要求100%电芯分容检测,但实际抽检率有时仅10%;某二线品牌电池生产车间洁净度超标8倍,导致隔膜微污染严重;化成老化时间从72小时被压缩至24小时,难以形成稳定SEI膜。

图/2024年新成立的56家电池企业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这些“偷工减料”的行为虽然在短期内不会暴露,但却为电池全生命周期埋下隐患。

更严峻的挑战在于回收环节。相比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的回收经济性极低,导致正规回收率不足20%,大量退役电池流向非正规拆解市场。

它们被重新组装成充电宝、小型储能设备等,在缺乏温控和管理系统的环境下使用,火灾事故频发。甚至某些所谓“梯次利用”的储能项目,也因实际容量与标称值严重不符(如标称80%,实际仅65%),发生过放、过热乃至整体烧毁的事故。

4.救赎之路:从谎言构建到真实安全

要扭转当前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态势,仅靠厂商的“技术宣言”远远不够,更需要从标准制定、技术多元化和责任重构等方面进行系统革新。

首先,检测标准必须升级迭代。现行国家标准多针对新电池设定,而对循环老化后的电池安全性关注不足。应推动引入“循环后安全测试”,例如要求电池在1000次充放电后仍能通过针刺、挤压等安全考核。

图/循环后安全测试标准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同时建立车载BMS黑盒数据制度,强制记录每一次充放电异常与热事件,作为事故追溯与责任认定的依据。

此外,推行电芯级生产溯源编码——标注注液量、化成工艺等关键参数,实现从生产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追踪。

在技术路线方面,行业应尽早告别对磷酸铁锂的“宗教式追捧”,积极发展多元电池体系。磷酸锰铁锂(LMFP)可将电压平台提升15%,减少铁溶出;钠离子电池从根本上杜绝锂枝晶问题;半固态电解质则能有效阻断热失控蔓延路径。只有通过技术多样性才能分散风险,避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最关键的是建立刚性的责任追溯体系。应强制要求车企对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负责,即使车辆已转卖或进入二手市场;推动保险公司建立差异化的保费制度,对电池系统评级偏低、采用低成本方案的产品大幅上浮保费;严格执行电池强制报废标准,对容量低于70%的LFP电池无条件回收处理,避免其流入非正规市场。

当某些企业仍在发布会中宣称“磷酸铁锂电池永不起火”时,湖南郴州一场由梯次利用磷酸铁锂电池引发的储能站火灾烧毁了整座物流仓库。火光映照之下,墙上“安全首选”的广告标语逐渐卷曲、碳化,最终化为飞灰。

颇具隐喻的画面提醒着我们:在动力电池的世界里,并不存在绝对安全的化学体系,唯有坦诚面对风险、系统构建防御,才可能接近真正的安全。

或许只有当这个行业停止用“磷酸铁锂”来代替“安全”一词时,一场真正的电池安全革命才会到来。

【头图由AI生成】

评论列表

用户43xxx89
用户43xxx89 34
2025-09-06 11:08
胡说八道,之前电车电池起火的大部分是三元锂电池。只不过现在比亚迪热销,看起来磷酸铁锂电池起火的多了,但按百分率算,还是三元锂电池起火的比率大。
pc2boy
pc2boy 31
2025-09-06 13:54
这种小编非坏即蠢。安全永远都是相对的。对比于3元锂的爆燃特性,磷酸铁锂是非常安全了。真要安全起码吧,燃油车也会爆炸燃烧呢!不过骑马也难说,或者马放炮屁会崩死你。

8538383 回复 09-07 09:22
上面不是说了吗?那个磷酸铁锂车祸以后半个小时爆燃。 但是他没说那个三元锂车祸以后,司机根本没时间逃出来。

用户10xxx60
用户10xxx60 31
2025-09-06 17:11
某四字电池公司,花黑钱雇黑子,写的黑文。这些电池公司的违法犯罪,该有人管管了。
阿鹏
阿鹏 30
2025-09-06 16:52
可惜迪子没开举报途径,要不这妥妥的200w不就到手了[得瑟]
现世安稳
现世安稳 14
2025-09-07 02:32
乱七八糟,写的是什么玩意,投诉拉黑
豆豆箕
豆豆箕 13
2025-09-06 10:03
宗教都形成和对虚假宣传的纵容密切相关
飞云
飞云 3
2025-09-07 13:38
电池安全也避免不了短路引起的电火
湖中*^_^*鱼
湖中*^_^*鱼 2
2025-09-06 20:36
铁锂除了比三元便宜,再无一优点。

淡定 回复 09-08 15:04
这事故里动力电池包是有八九受损了。但司机还是有足够时间出来。

用户10xxx46
用户10xxx46 2
2025-09-07 10:40
你这是在和他们对着干,你说的话触碰到了他们的利益。
用户10xxx61
用户10xxx61 2
2025-09-07 07:08
故意把燃烧中后段的图片和视频带节奏,电池故障到起火有大把时间逃生,这些黑子们从来不提,铁锂燃烧初期比较温和,跟三元自燃初期剧烈甚至爆炸,根本有很大区别,这些黑子更不会提。无非就是眼红比亚迪新能源车技术好,销量高!!!
勿忘海参葳
勿忘海参葳 2
2025-09-08 12:10
奇怪了,三元锂那么危险,为啥高端车在用?,保时捷,毛豆s,宝马i7,它们为啥不用磷酸铁,?还是国内厂家一边用便宜的磷酸铁一边鼓吹安全,然后一大批人被洗傻了?还是买了磷酸铁给自己找个借口?

淡定 回复 09-08 15:02
能量密度将近高一倍。转换到车上就是车更轻,续航更长。而且他们有信心用底盘上上足料,用结实的底盘帮电池抵御冲击。但事实是,你永远想象不到事故会怎么发生和严重到什么程度,所以总有例外。

秋叶
秋叶 1
2025-09-07 09:20
反正就是遥遥领先了!
云水间
云水间 1
2025-09-07 10:20
不说安全,你会买吗?
成事在人
成事在人 1
2025-09-07 21:10
这种撞击油车一样。
白云无风
白云无风 1
2025-09-08 10:20
讲了那么多,这辆车到底是因为啥起火的?

淡定 回复 09-08 14:56
被后车追尾,右后侧被严重撞击,车身偏移左后门偏前位置撞到柱子上。这种在车祸中是非常危险的。不少类似车祸中车辆拦腰截断。这辆E9车身被立柱撞弯,所以底盘电池很难幸免。E9司机从驾驶位车窗逃出来,同时后车司机还在车内打电话,被来救援的其它司机提醒才离开。

用户17xxx12
用户17xxx12
2025-09-07 08:49
小心比亚迪法律师函你[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