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天庭有四个天门,分别是东天门、西天门、南天门和北天门。
关于这四个天门,网上长期流传一个说法,说是镇守北天门的是北方真武大帝,镇守西天门的是如来佛祖,镇守东天门的是太乙救苦天尊;而镇守南天门的是李靖和反骨仔哪吒。孙悟空不敢招惹东、西、北天门的大佬,所以只敢走兵力最弱的南天门。
当然,只要是了解我国神话或者《西游记》故事的读者都会知道,这个说法完全是错误的,且不说真武大帝、如来佛祖和太乙救苦天尊都不是看门大爷,李靖哪吒的地位也不会低于真武大帝。
《西游记》里天庭共有东西南北四大天门,由四大天王和三十六雷将看守,他们是轮班制,四大天王轮流值守四个天门。
其实《西游记》当中关于其他门的叙述都有,只不过没有南天门这么频繁!
东天门
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孙悟空去请「昴日星官」的时候出现过,因为昴日星官的光明宫在东天门里;第二次是走东天门去妙岩宫找太乙天尊。
南天门
这应该是天庭的正门,一共出现了十六次,提到了四次。
西天门
出现过五次:第一次孙悟空偷吃仙道之后使个隐身法从西天门走了;第二次如来把孙悟空推出了西天门,压在五行山下;第三次凤仙郡求雨,从西天门进的天庭;第四次青龙山大战犀牛精,去天庭求援,走的西天门;第五次悟空和玉兔大战一路打到了西天门。
北天门
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哪吒去北天门找真武借旗;第二次孙悟空走北天门到乌浩宫找水德星君;除此之外,还提到猴子在北天门与护国天王打赌赢了瞌睡虫儿。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南天门”就是有些特别的,不同于其他门!
这个说法主要来自佛教。
其实佛教经典本身并没有“南天门”三个字,但把须弥山南面称为“南大洲之门”或“南阎浮提之门”——这一概念在唐宋以后被中国民间吸收,转译为“南天门”。
那什么是须弥山呢?
须弥山,梵语 Sumeru,音译又作“须弥楼、苏迷卢”,意译“妙高山、善积山”。
“须弥山”在佛教经典里不是地理山峰,而是一套以“山—海—洲—天”为坐标、其定量尺寸(以《长阿含经》《俱舍论》为据)
高度:出水面 84 000 由旬,水下亦深 84 000 由旬,总高 168 000 由旬。
宽度:顶端平面直径 80 000 由旬,山脚直径 120 000 由旬。
1 由旬≈13 km(古今折算有争议),则整座山体高约 110 万 km,为地球直径 8~9 倍。
佛教宇宙观以须弥山为中心,其四周咸海中分布着四大部洲:
东胜神洲(东):形如半月,人寿250岁。(东方持国天王守护)
南瞻部洲(南,即地球):形如车厢,人寿百岁,苦乐参半,是佛陀降生之地。(南方增长天王守护)
西牛贺洲(西):形如满月,人寿500岁,多牛马珠宝。(西方广目天王守护)
北俱芦洲(北):正方形,人寿千岁,纯享乐无佛法。(北方多闻天王守护)
总之,四大天王统领鬼神部众(如夜叉、龙族),监察人间善恶,守护佛法。
而南瞻部洲众生具“勇猛、忆念、梵行”三特质,需经“南天”之路超越欲界,暗合修行者突破无明的象征。
这样解读或许也就能解释孙悟空为什么总喜欢去南天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