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大阅兵曾以磅礴气势唤醒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然而此后互联网空间中,一种危险的表达乱象悄然滋生:部分自媒体博主为博取流量、吸引眼球,竟将行为出格但影响有限的普通同胞,戏谑地冠以“甲级战犯”之名。这一看似“玩梗”的修辞,实则是对历史底线的公然践踏,潜藏着严重的价值扭曲与历史认知风险,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警惕。
“甲级战犯”并非可随意滥用的词汇,而是铭刻着中华民族血泪记忆的沉重符号。他们是二战期间对中国及亚洲各国人民犯下反人类罪行的日本战争元凶,是经国际正义审判、被永远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罪人。这一称谓背后,是数千万同胞的生命逝去,是无数家庭的破碎离散,是一段不容篡改、不容轻慢的民族伤痛史。对其定义的任何戏谑与曲解,都是对历史亡魂的亵渎,对民族情感的伤害。
更令人愤慨的是,部分互联网平台的审核机制在此类问题上完全失位。当有用户试图制作视频,清晰阐释“甲级战犯”的历史定义、纠正认知偏差时,平台却以“内容包含日本二战罪人名”为由判定违规,阻断正确历史观的传播路径;反之,当用户在不当视频下留言抗议,指出“用‘甲级战犯’形容同胞是对历史的背叛,其心可诛”,试图捍卫历史真相时,遭遇的不是平台对违规内容的查处,而是算法的“隐形屏蔽”——此后再也无法刷到相关视频,甚至查询不到发布不当内容的自媒体账号。更换新账号后,却仍能轻易刷到此类扭曲历史的视频,这种“护恶抑善”的审核逻辑,不仅是对历史认知混乱的纵容,更让平台沦为历史虚无主义滋生的温床。
这些自媒体的行为,绝非简单的“用词不当”,而是试图通过玩笑化、娱乐化的方式,模糊“甲级战犯”的罪恶本质,消解历史苦难的沉重感,甚至潜移默化地美化日本侵略者的罪行。而平台对违规内容的放任、对正义声音的压制,本质上是在为历史认知扭曲“保驾护航”,其后果不堪设想——当年轻一代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到对历史概念的错误解读,当民族伤痛被消解为博眼球的“梗”,历史记忆的根基将逐渐动摇,民族精神的传承也将面临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