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无人值守风电场如何重塑新能源行业

在宁夏吴忠市的广袤土地上,一座特殊的同利第三风电场正在悄然改变新能源行业的运营模式。这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穿梭忙碌的运维人员

在宁夏吴忠市的广袤土地上,一座特殊的同利第三风电场正在悄然改变新能源行业的运营模式。这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穿梭忙碌的运维人员,取而代之的是无人机、"工程犬"和轨道机器人组成的智能巡检队伍。这座由三峡能源与金风科技携手打造的无人化风电场,不仅代表着技术前沿,更预示着新能源运营模式的深刻变革。

2025年7月,三峡能源发布行业首部《智能场站规范化建设推广白皮书》,这份脱胎于国内首个无人化风电场建设经验的标准化文件,为新能源行业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施路径。这标志着新能源电站运营正式迈入智能化新纪元。

01技术革新驱动运营模式变革

同利第三风电场作为智能化升级的典型案例,配置了总容量7万千瓦的金风科技GW150-3MW智能风电机组。通过"云边协同"技术构建的中枢神经系统,让工程师能够从30公里外的利通片区检修中心远程管理场站运营。这种创新模式实现了"三替代":用机器替代人工操作、用算法模型替代人工判断、用智能感知设备替代人工巡检。

场站日常运维依靠近300台智能设备完成,每日巡检目标达353个,覆盖5000多个巡检点位。无人机、"工程犬"和轨道机器人协同作业,承担着场站巡检、风险识别等日常检修任务。这种智能化运营模式不仅提高了效率,更大幅降低了安全风险。

02标准化建设引领行业升级

随着无人化场站试点项目的成功,标准化建设成为推动行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三峡能源牵头编制的《白皮书》参照无人驾驶分级逻辑,将智能化水平划分为四个等级,明确了不同等级的管理规范、设备要求和场站建设条件。这套标准为行业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和实施指南。

目前,三峡能源已在宁夏、甘肃、青海三省同步开展试点工作,已有6座电站完成智能场站建设,超过20座电站启动内部立项。新建电站的智能化配置将在可研、立项及投资决策各个环节进行系统部署,确保智能化建设从源头抓起。

03规模化应用释放指数级价值

无人化场站的真正价值在于规模化部署。据测算,如果某区域内有5座5万千瓦风电场,通过区域级L3无人化改造后,全域可比传统人工场站节省20人,人机效能提升至1.67万千瓦/人。这种规模化效应将显著降低运维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实际运营数据显示,基于人机协同的"无人化"风电场投运后,场站现场故障率、维护成本及人工巡检工时均大幅降低,安全性能提升3-5倍,综合人效提升超过27%。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无人化运营模式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性。

无人化运营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新能源行业发展理念的革新。它代表着新能源电站从"有人值守"到"无人值班"的转变,从"被动维护"到"主动预防"的跨越,从"单站运营"到"区域协同"的演进。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标准化体系的完善,无人化运营模式将为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