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2025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布!三项核心成果获奖,华裔曾经表现惊艳

当地时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公告为量子力学百年庆典再添重彩——约翰・克拉克、米歇尔・H・德沃雷特与约翰・M・马丁

当地时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公告为量子力学百年庆典再添重彩——约翰・克拉克、米歇尔・H・德沃雷特与约翰・M・马丁尼斯因“发现电路中的宏观量子力学隧穿和能量量子化”共享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枚沉甸甸的奖章,既是当代量子科技的里程碑,也映照出诺贝尔物理学奖百年来记录人类探索自然的辉煌历程,更让华裔科学家在这一殿堂中的足迹愈发清晰。

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设立源于阿尔弗雷德・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自1901年首次颁奖以来,已经颁发了124次。而且已成为衡量物理学界顶尖成就的黄金标准。

百余年间,这一奖项精准捕捉了物理学发展的关键脉络,从1901年伦琴因发现X射线获奖开启现代物理学序幕,到居里夫人因放射性研究两度加冕;从普朗克、玻尔奠基量子力学理论获誉,到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斩获殊荣,诺奖的榜单俨然一部浓缩的现代物理学发展史。

奖项评选始终兼顾基础理论与应用创新,覆盖基础物理、天体物理、应用物理等多个领域。其成果既深刻改变人类认知,又广泛融入日常生活:X射线技术革新医学诊断,电荷耦合器件催生数码相机,蓝色光束研发推动节能灯普及。

正如诺贝尔物理学委员会主席奥勒・埃里克松所言,量子力学作为所有数字技术的基础,百年间持续带来惊喜与实用价值,而 2025 年的奖项正是这一传统的延续。

2025年获奖的三项核心成果,破解了物理学界一个世纪以来的核心谜题,量子力学效应能否在宏观尺度显现。三位科学家通过巧妙的实验设计,给出了振奋人心的答案。

约翰・克拉克(英国籍,1942年生)、米歇尔・H・德沃雷特(法国籍,1953年生)与约翰・M・马丁尼斯(美国籍,1958年生)的突破性工作始于1984至1985年。

他们利用超导体构建电子电路,将超导元件用薄绝缘层隔开形成“约瑟夫森结”结构。在这一可握于手中的宏观系统中,超导体里的带电粒子形成了“类单粒子”集体,原本被束缚在零电压、有电流的状态中,却能像穿越墙壁般通过隧穿效应突破势垒,电压的突然出现成为量子特性显现的直接证据。更关键的是,他们证实该系统的能量吸收与发射严格遵循量子化规律,只能以特定剂量进行。

这一发现的科学意义远超实验本身。它首次在宏观尺度打通了量子世界与经典世界的壁垒,颠覆了 “量子效应仅存于微观领域” 的传统认知。马丁尼斯作为量子计算先驱,曾加入谷歌Quantum AI实验室,其团队的研究更为量子计算机、量子密码学与量子传感器的开发奠定了实验基础。

三位科学家将平分1100万瑞典克朗奖金(约合836万元人民币),这笔荣誉既是对过往贡献的认可,更是对下一代量子技术的期许。

在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星空里,华裔科学家以六次获奖的辉煌成就写下了独特篇章,华裔足迹呈现出百年探索中的东方智慧。他们的突破既扎根基础理论,又深刻影响应用领域。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的获奖开启了华裔科学家的诺奖征程。他们挑战“物理学圣杯”般的宇称守恒定律,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彻底重塑了人类对对称性的认知,为粒子物理研究打开新维度。这一突破不仅是华人首次斩获诺奖,更证明了东方智慧在尖端物理领域的竞争力。

1976年,丁肇中因发现J/ψ粒子与伯顿・里克特共享奖项。这一全新基本粒子的发现,揭示了夸克家族的新成员,推动粒子物理进入“新物理”时代。

十年后的1997年,朱棣文凭借激光冷却与俘获原子的方法获奖,该技术不仅为研究原子特性提供了全新工具,更成为精密测量与量子计算的关键支撑。次年,崔琦因发现分数量子霍尔效应获奖,这一凝聚态物理领域的重大突破,为理解强关联电子系统提供了全新框架。

进入21世纪,高锟在2009年因光纤通信研究获奖,这位“光纤之父”的理论突破让光信号在光纤中高效传输成为可能,直接催生了互联网与全球通信革命,深刻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

从粒子物理到凝聚态物理,从基础理论到技术应用,华裔科学家的获奖轨迹既展现了学科广度,更凸显了“立足基础、服务应用”的科研特质。

从1901年到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记录着人类对自然的追问与解答。2025年的奖项致敬了量子力学的百年荣光,而华裔科学家的探索足迹则证明了科学突破的无国界性。

当宏观量子隧穿效应为量子技术开辟新路径,当先辈的智慧仍在启迪后人,这枚奖章始终在诉说,那就是科学的星辰大海,永远等待着执着的探索者。

评论列表

走遍china
走遍china 9
2025-10-08 00:59
深觉惭愧,自已没能获得一枚

用户10xxx99 回复 10-08 01:49
诺贝尔文学奖将由假浅浅替你获得。[得瑟]

用户17xxx06
用户17xxx06 4
2025-10-07 23:30
华人获奖人数竞然没有日本多?
我是一个文盲
我是一个文盲 3
2025-10-08 11:07
自豪骄傲
龙在江湖
龙在江湖 3
2025-10-08 10:21
不要过分飘扬外国的科学奖项,在科研上中国从来不比外国差!不要总说诺贝尔奖、华裔,你要记得:自己是中国人!
精彩生活
精彩生活 3
2025-10-08 00:47
诺奖是真的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