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声碎,铃铛急响,一骑绝尘而去,背后是无数不为人知的血泪故事。
在现代,快递员风雨无阻地为我们送货上门,但在明朝,有一群官方的快递员——驿卒,他们的工作境遇之艰难,远超我们想象。
这些驿卒每天背着公文奔跑在古驿道上,腰系革带、悬铃、持枪、挟雨衣,夜间还得举着火把赶路。他们每天要跑数百里,却仅能维持基本生存,月薪只有2两银子左右,但为何没人轻易辞职?故事得从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说起。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大力整顿邮驿系统。洪武元年,他颁布诏令在全国设置水马驿、递运所与急递铺三种邮驿机构。
其中,急递铺是明代邮驿的三大机构之一,专门负责政府公文的传递。
明朝的邮驿系统有多严密?急递铺,凡十里设一铺。每铺设铺司一人,铺兵三到五人。这些铺兵依靠脚力步行,日夜递送,一昼夜需行三百里。
以广东惠州府归善县为例,竟然设有19处急递铺,从府门铺开始,每隔十里设一铺,沿着道路一直延伸到170里外的平政铺。
而水马驿则间隔六十至八十里设置一处,规模更大。如成都的锦官驿,有各类吏卒差夫376人,驿马100匹,船8艘。
如此繁重的工作,驿卒们的收入却十分微薄。根据记载,明代驿卒的薪水普遍不高。在锦官驿,工作人员每年的工食银共计2682两4钱,平均下来每人每月约0.6两银子。
不过这应该是针对最底层的杂役,而直接负责传递的铺兵待遇会稍高一些。
相比之下,宋代铺兵每月薪水有三贯铜钱(约三两银子),还有每月一石二斗到一石五斗的大米(近100公斤)。而明代驿卒的收入明显低于这个水平。
若以万历年间物价计算,一两银子可买约188.8公斤大米,相当于今天约844元人民币。那么驿卒月薪2两银子,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688元。这点收入,仅能维持基本生存。
明朝对公文传递有严格的速度要求。普通公文一昼夜需行三百里,紧急军情则更快,甚至要求日行六百里。
这样的速度意味着驿卒们必须不分昼夜、风雨无阻地奔跑。用现代人的视角看,每天跑1.5-2.5个马拉松是家常便饭。
他们昼夜执行勤务则手举炬火,使用包袱和夹板保护文书不破碎,用漆绢、油绢防御风雨。
遇上八百里加急的紧急军情,驿卒们更是要拼尽全力。他们背上插着标明等级的翎羽,骑快马在官道上狂奔,中途换马不换人,吃喝拉撒全在马上。
结果是人马僵毙,相望于道——累吐血、坠马而亡是史书上记载的事实。
为给杨贵妃送鲜荔枝,驿卒们接力狂奔两千余里,从岭南到长安只需3-7天。杜牧笔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背后不知掩埋了多少驿卒的生命。
驿卒工作风险极高,不仅来自身体极限的挑战,更来自严苛的法律惩罚。
《大明律·兵律·邮驿》规定,公文传递延误三刻即答二十,遗失符验则杖九十并徒二年半。
在明代,急递铺传送公文不允许搁压,搁压者要依法论处。
这些规定继承了唐代的严厉传统。唐代《唐律疏议》规定,驿递延误一天杖八十,两天加倍。若是延误重要军事文书,罪加三等,延误一日判徒刑一年。
若因延误导致军事计划不能实现,甚至要处以绞刑。
明代法律同样严厉,若公文在途中耽误行期,晚到一天杖八十,两天加倍,最重可处徒刑两年。若是重要军事文书,罪加三等,因文书耽误导致军事上严重后果的,甚至可判处绞刑。
如此严苛的法律面前,驿卒们怎敢懈怠?他们是在用生命进行一场死亡奔跑。
驿卒虽然从事着关乎国家治理的重要工作,但社会地位却十分低下。
明代无名氏在《鸣凤记·林公理冤》中描写驿吏的日常生活:“驿宰风骚,乌纱叶叶嚣。趋迎当道,走得腿无毛。”
清人詹应甲则在《保安驿丞张焕死事》诗中,用官卑未有如驿吏,来形容驿吏社会地位的低下。
这些描述生动展现了驿卒们的尴尬处境:他们头戴乌纱帽,看起来风光,实际上却要趋迎当道,风尘仆仆,苦不堪言。
在如此艰难的工作环境下,为什么驿卒们不选择辞职?历史告诉我们,驿卒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
明代驿卒的来源,主要是从民户及漏户内签起铺兵,这是一种徭役制度,是百姓向国家承担的强制性义务。
对许多底层百姓来说,成为驿卒虽然辛苦,但至少有一份固定收入,能够勉强维持生计。在明末陕北连年旱荒的背景下,李自成正是为了生存,才投身为银川驿的驿卒。
而且,驿卒作为铁饭碗的官方工作,在社会上仍有一定吸引力。除非被裁撤,否则他们不会轻易失去这份工作。
明末崇祯年间,朝廷为节省开支整顿驿站,裁撤数万驿卒。这一决策导致了严重后果——下岗驿卒李自成愤而参加农民军,最终成为推翻明朝的重要力量。
康熙《米脂县志》记载:“明末李自成,银川驿之马夫耳。因裁驿站、饥荒,无所得食,奋臂一呼,卒至土崩,不可救!”
明朝政府万万没想到,节省区区68万两白银的驿站经费,竟成为王朝灭亡的导火索。
当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时,不知是否想起自己当驿卒的日子。那段风餐露宿、奔波劳苦的经历,磨练了他的意志,也让他亲眼目睹了明朝制度的腐败。
明朝驿卒用他们的双脚支撑起了一个庞大帝国的信息网络,却始终在生存线上挣扎。历史的车轮碾过,他们的故事被尘封在古驿道的青石板下,只偶尔在诗词中留下只言片语:“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