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984年国庆大阅兵:改革开放后的雄狮初醒

1984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一支历经战火洗礼的军队迈着铿锵步伐向前行进,他们的眼中透着凛冽杀气,他们的劈枪动作

1984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一支历经战火洗礼的军队迈着铿锵步伐向前行进,他们的眼中透着凛冽杀气,他们的劈枪动作震撼世界,他们脚下的大地正在改革开放中苏醒。

1984年10月1日上午10时,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乘坐国产红旗牌黑色敞篷车,在阅兵总指挥秦基伟的陪同下,开始检阅列队长安街的受阅部队。

在邓小平同志检阅部队时,他呼喊的不再是传统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而是变成了 “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官兵们则应答:“首长好!”“为人民服务!”

1984年阅兵是新中国成立35周年的重要庆典3。这也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举行的第一次大阅兵。

此次阅兵结束了中国连续24年没有国庆阅兵的历史。邓小平于1981年3月10日提议恢复国庆阅兵,中共中央随后在1981年12月正式决定举行此次阅兵。

邓小平为这次阅兵定下了“世界一流,国际前茅”的高标准。此次阅兵筹备工作于1983年11月中旬启动,12月12日成立了国庆35周年首都阅兵领导小组。

阅兵规模

受阅部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武警部队和首都民兵共10,370人组成。

他们编排成42个地面方队和4个空中梯队13。地面方队包括18个徒步方队和24个车辆方队10。

受阅武器装备共28种,全部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其中19种是新装备,包括各种作战飞机117架、导弹189枚、坦克装甲车205辆、火炮126门13。

三大亮点

战略导弹首次亮相

9辆大型牵引车载着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战略导弹首次公开展现在世人面前,格外引人注目。这些战略导弹包括东风-3、东风-4和东风-5三型弹道导弹。其中东风-5是中国第一种具备洲际射程的弹道导弹,是战略核反击的中坚力量10。第二炮兵部队(火箭军前身)自1966年组建以来首次公开亮相10。

三段式劈枪”震撼世界

徒步方队队员手持五六式半自动步枪进行的“三段式劈枪”动作(一晃、一顿、一劈)整齐划一,杀气凛然。许多参阅战士曾参加过实战,其动作和眼神透露出的战斗意志令人震撼。这一动作之所以如此震撼,是因为参阅部队中的许多士兵曾参加过实战。后来由于国产步枪改为无托结构以及国际观感考虑,这一动作未再大规模使用。

为准备这次阅兵,受阅部队经历了极为严格的训练。他们在北京沙河、通县、南苑三个机场建立的“阅兵村”进行集中训练。队员选拔标准极为苛刻,男性身高普遍要求在1.75至1.85米之间,还需要进行心理素质测试。训练期间,队员们每天用腰带来测量并保持挺拔身姿,腰带宽度必须与头部宽度一致。队员们要接受40秒内不眨眼的训练,即使在风中流泪也要坚持。每天训练时间长达9小时,早期训练时还会在小腿上绑沙袋以形成肌肉记忆。

国际反响

1984年阅兵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壮了国威,显示了军威。中国战略导弹的首次亮相尤其震撼了世界。以美国、日本为首的外国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认为中国的核战略威慑力量已经不容小觑。张召忠将军后来回忆说,经历过1960-1980年代坎坷岁月的人,看到这次阅兵展示的自主武器装备,倍感自豪和激动。

阅兵影响

这次阅兵结束后不久,1984年11月1日,邓小平就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宣布裁军100万。邓小平指出:“我们指挥机构的人太多,真正打起仗来,不要说指挥作战,就是疏散也不容易”。

随后,解放军总部机关人员精简一半,11个大军区合并成7个,减少军级以上单位31个,撤销师团级单位4050个。铁道兵、工程兵、基建工程兵从解放军序列上消失,组建了陆军合成集团军、陆军航空兵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了向“精兵、合成、高效”目标的迈进一支更加精干、合成、高效的现代化军队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