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一、战国七雄1.背景: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我国历史进入了东周后期,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一、战国七雄

1.背景: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我国历史进入了东周后期,即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走向瓦解。

2.重要事件: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所瓜分(三家分晋),齐国国君之位被大夫田氏所夺取(田氏代齐)。

3.战国七雄的位置: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4.战国时期战争的性质?

由春秋时期的争霸转变为兼并。

5.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

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6.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7.当时的民众对连绵不断的战争有什么样的感受?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人民怨恨战争,希望战争早日结束。人民渴望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二、商鞅变法

1.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目的?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为巩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

2.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①政治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②经济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③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4.商鞅变法的影响?

变法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5.商鞅变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公平无私、严格执法;不畏强权、敢于同旧势力斗争;取信于民。

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1.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①冶铁技术迅速提高,铁器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增多,铁器的使用日趋普遍。

②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耕作技术明显进步。

2.战国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原因?

农业进步推动了社会分工,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造就了商业的繁荣。

3.战国时期,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纺织、冶铁、青铜铸造、采矿、煮盐、竹木器、漆器、皮革、制陶、酿造等手工业发展可观。

4.商业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

5.都江堰

(1)时间人物: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

(2)地点:成都附近的岷江上。

(4)修建都江堰的意义/作用:都江堰是一座利用地形与水势实现无坝引水的综合性的水利工程,它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5)修建都江堰的影响: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与勤劳精神的集中体现。

6.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都江堰的建成即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也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为周边地区的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拓展延伸

1.如何评价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负面影响:为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

客观作用: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也有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2.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试推测秦国统治者不废新法的原因?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发生根本变化,综合国力大为增强,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所以秦国统治者不废除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