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意料的是对中国93阅兵反应最大的,并不是吓得连夜给国防部改名的,美国反而是刻意错过了纪念活动的印度,毕竟特朗普即将砸入的10亿美元,除了给整个部门的logo来一波大升级外,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而莫迪却是在发现中印武器代差过大后,真的投入海量资源,搞出了一个15年国防计划,将核动力航母无人作战装备等先进武装力量都纳入了考量,可有意思的是与美印两国所产生的应激反应不同,俄罗斯却在此次阅兵后表现出了心情大好的状态。中国阅兵的余威似乎已经将莫迪逼到了绝境,以至于身为老乡的他都不得不狠下心卷自己一把,反倒是普京凭借与中国的友谊,无形中就形成了场外最大的赢家。
要说此次中国阅兵最大的特点,那无疑就是一个新字,2015年胜利日阅兵还只是展示了广为人知的冰山一角,但仅仅10年的时间,中国军队就以一种全世界都都快看不懂的姿态,重回了大众的视野,海陆空全覆盖的无人作战装备已经令各国应接不暇,更不要说还有激光武器,战略威慑导弹等过去只存在于科幻中的作战单元。通过10年的体系化改革与现代化整编,中国军队对内展现了这10年来的蜕变,同时更是向外界释放出强烈信号,中国已经不再是只能被动防御的角色,而是能在战略层面主导局势的强大力量。
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不仅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追赶,更是进入了引领的新阶段。
因此在9月3号当天,国际舆论几乎被中国阅兵的画面刷屏,全球媒体不约而同的把镜头对准北京,这也是为什么从9月3号开始,印度和俄罗斯的反应就格外引人注目,作为基于中国有合作又存在微妙战略竞争关系的邻国,俄印的表现必将直接展现出当下国际格局形势的演变。如果说哪一个国家在93阅兵之后显得最为不安,那一定非印度莫属,毕竟印度可是一个时不时就会打出边境牌,并通过制造摩擦来为自己谋取利益的国家,而这也就意味着与中国之间的军力差距必将成为印度最敏感的神经。
在过去20年间,由于抱上了美国的大腿,印度便理所当然般对外宣称自己正在崛起,为此甚至不惜罔顾现实的渲染其大国地位,只为寻求心理上的平衡。可从去年开始,这条已经形成依赖的老路却突然变得坎坷起来。为了响应美国产业链替代的号召,印度制造的口号就被提了出来,但想让制造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的不完备,显然就成了印度亟待解决的难题。于是莫迪政府在去年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土地改革运动,力图为制造业开辟一片天地。不过莫迪显然忽视了印度的基本国情,作为一个将种姓制度融入种族天赋的伪现代化国家,印度40%的土地始终掌握在1%的地主手中,突然就要大搞土地改革,这岂不是说要了高种姓们的命,面对莫迪这个背叛阶级的敌人,地主老爷们果断奋起反抗,发动佃户农民上街抗议示威,差点直接断送了莫迪的执政生涯。再加上特朗普上台后又突然挥起了关税大棒,激起了印度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这就让莫迪不得不赶快想办法转移矛盾来舒缓国内的政治压力。
根据常规思路发动一场对外战争,显然就是一个比较不错的解题思路。可不知是不是这几年光顾着捞钱,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居然让印度在长期占据优势地位的印巴冲突中拉了大胯,拿着法国先进的阵风战机和战场先发优势,还能打出被中国歼10完败的战绩,这就让印度这些年来做出的大国伪装被彻底扒了个干净。尤其是中国此次在阅兵中展现出来的空军力量,让大放异彩的歼10都成为了陪衬,这无疑就将一个更残酷的现实摆到了印度面前,中印在军事科技上的差距正在被无限拉大。于是从9月4号开始,印度的舆论场就不断爆出粮食价格上涨,青年失业率高举等问题,民众们都开始把矛头指向政府,认为其过度强调大国崛起,而忽视民生,阅兵带来的心理落差,直接放大了印度内部的所有社会矛盾,这就给莫迪政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以至于不得不立刻拿出一份看似合理,实际却不知道何时才能落地的国防计划来平息民众的愤怒。
印度现在的处境可谓是陷入了进退维谷之中,对于一个迫切需要找到心理安慰的国家来说,谁还管你美国优不优先?印度现在只想以自己的国防战略为第一要务,因此就在国防计划提出的前一天,印度财长尼尔马拉西塔拉曼就先一步强硬表示,印度还将继续购买俄罗斯的石油,印度忤逆美国的表态或许依旧存在着倒卖石油赚取差价的心思,但在此之外恐怕也多了几分储备能源资源,以备国防工业续命的长远考量。听闻印度愿意和美国翻脸,继续购买自己的石油,普京估计做梦都能笑醒,毕竟在莫迪的国防计划中,除了核航母与舰载弹射系统之外,还明确表示与法国达成了200亿美元协议,将继续增购114架阵风战机与500枚高超音速导弹,先不说这些武器装备将会在未来消耗多少的能源资源,但就印度在实现国防计划期间,带动发展起来的配套产业,就会成为一个吞噬能源的巨兽。试想未来15年内印度都会因为能源安全与俄罗斯深度绑定,也就是说这么多年内俄罗斯不再需要为美西方的制裁而头疼,天底下居然还有这种好事。
再者大把的廉价石油,你印度都买了廉价的俄制武器装备,要不要也来一点?要知道印度70%的装备体系都源自苏联与俄罗斯的传承,这也就意味着印度想要摆脱对俄制武器装备的依赖,更是成为了不可能。这不还没等莫迪开口,普京就主动凑了上来,表示愿意对印度转让5代战机,苏57的生产线,还配套出口苏34战略轰炸机,印度就算是含着泪也得买。
最关键的是普京如此押宝印度,也只是俄罗斯战略的一环,在阅兵结束后,普京还展开了一系列连环布局,首先是能源合作,中俄双方突然重启了搁置多年的西伯利亚力量,二天然气管道年供气量高达500亿立方米的管道项目,一签就是30年,就不仅仅是为俄罗斯带来数百亿美元的稳定收入,更是被西方制裁多年经济困境加深的俄罗斯的额外保障。
此外,在中国收获颇丰的普京在结束了中国之行后,转身就奔赴了第十届东方经济论坛,这无疑就释放出了更加重要的信号。显然俄罗斯是要借助中国的资本和市场,把远东变成中俄合作的全新增长点。在这个基础上,两国更是互通了民间交流的对等免签政策,这就不仅便利了旅游和商务往来,更是释放出了一种信号。俄罗斯要在社会层面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对于长期被国际社会孤立的俄罗斯而言,更是堪称重返国际的重要一步。短短几天时间,普京既稳住了经济,又巩固了外交,还提升了形象。对比之下,莫迪在同一时间却显得手忙脚乱,也就难怪普京会成为中国阅兵场外的最大赢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