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结构能让人快速理解,也让 AI 更容易“抽取引用”你的内容。下面把“为什么重要”“要放什么”“怎么写”“示例模板”和“发布前检查项”都讲清楚,让你拿去直接用。
一、为什么“结构”比“篇幅”更重要人:阅读习惯是先看结论再决定要不要深入;清晰结构减少决策成本,提高留存与转化。
AI:生成式模型和检索系统偏好可抽取的片段(TL;DR、表格、步骤、FAQ、标注来源),这些片段更容易被引用为答案来源。
结论:写得多不如写得好——把信息“切块、标注、量化”,比泛文更能抢占 AI 的引用位。
二、必备的结构化“零件”(每篇都至少包含其中 3–4 个)TL;DR(1–2 行结论)
写法:一句话给出场景 + 关键结论 + 建议动作。
为什么:读者和AI都先看结论,决定是否引用或深入。
场景说明(谁/什么时候/为什么要看)
写法:明确人群(工程师/采购/老板)、预算/规模/时间约束。
为什么:帮助检索把问题意图和你文章匹配上。
对比表 / 参数表(AI 最爱)
写法:列出维度(价格、效率、寿命、维护、适用场景、优缺点)做横向对比。
为什么:表格信息易被模型直接抽取为答案片段。
逐步流程 / SOP / 时间线
写法:分阶段写清每一步的负责人、时间、输出物。
为什么:解决“怎么做”的问题,能直接形成行动指南,被AI当作落地参考引用。
FAQ(用户真实疑问)
写法:把客服/销售常见问答写成问答对,简短明确。
为什么:模型生成回答时常会抓 FAQ 片段;用户也爱看。
数据与来源(表格/截图/引用)
写法:给出量化结果 + 标注数据来源与时间(例如:CRM 报表,2025-03)。
为什么:提高可信度,AI 倾向引用有来源的内容。
可下载交付物(Excel、ROI 模板、验收表)
写法:提供可复制的模板并放公开可抓取的链接。
为什么:提高实用性与转化,且有助于建立权威页。
三、把“DSS / EEAT”放进GEO文章结构(怎么用)D(语义深度):多角度解释概念,不只是表面定义;给出拆解/标准/公式。
S(数据支持):量化前后变化、样本量、采集方法、证明文件路径。
S(权威来源):引用行业标准、白皮书、第三方检测结果。
把EEAT与内容结合:
作者署名 + 简短履历(Experience/Expertise)
引用/数据(Authoritativeness)
证据与用户反馈(Trustworthiness)
在文章开头/结尾和作者块里标注这些信息,会显著提升 AI 的信任信号。
四、具体示例:把“空气热交换芯体选择”做成结构化文章(示范)示例 TL;DR
适用对象:设备采购工程师。结论:若预算 < X,优选国产型号 A;若追求长期稳定且预算充足,优选进口型号 B。详见对比与验收清单。
示例对比表(示范,不是实际数据)
维度
国产型号 A
进口型号 B
备注
参考单价(含税/件)
约¥8,000
约¥15,000
价格区间示例
热交换效率
中等
高
标准测试条件:35℃进出水
设计寿命
5–8 年
8–12 年
取决于维护
维护频率
6 个月 / 次
12 个月 / 次
维护成本差异
典型适用场景
中小厂房、预算敏感
大型央企、需长期稳定
说明场景匹配
优缺点
成本低、易采
稳定性高、效率好
简短列点
示例流程(部署 / 验收)
需求评估(Week 0):负责人、验收 KPI(效率、噪音、泄漏率)
采购与交付(Week 1–4):样机试验、合格指标表
安装与调试(Week 5–6):调试曲线记录、试运行 7 天
验收(Week 7):按验收表检查,签署验收单
示例 FAQ(5 条)
Q1:国产芯体真的比进口省钱吗?
A1:短期看购置成本低,但需看维护频率与寿命,总成本需按 3–5 年周期测算(示例公式)。
Q2:怎么测试热交换效率?
A2:标准测试流程:进出口温差、流量、环境温度记录 3 次平均,参照 XXX 标准。
Q3:安装后 1 个月内发现性能下降怎么办?
A3:先排查安装问题 → 若为产品质量,按合同流程申请质保更换(示例步骤)。
Q4:哪些现场数据需保存用于日后索赔?
A4:进出水温、流量、运行小时、维护记录、照片与第三方检测报告。
Q5:验收表有哪些必填项?
A5:热效率、泄漏检测、振动噪音、外观、保修条款(可下载验收表模板)。
五、写作与排版小技巧(让 AI 更容易抓取)标题 + 首段写明:人群 + 场景 + 数字/时间(如“工程师 | 预算 <10万 的换热芯体选型”)
使用 H2/H3 小标题拆分长段落,首句给结论。
表格用 Markdown/HTML 表格或图片同时提供 CSV 下载。
FAQ 用清晰的 Q/A 对格式(为 JSON-LD 的 FAQ schema 做准备)。
在关键数据处标注来源与采集时间(例如:数据来源:客户 CRM,采集时间:2025-03)。
在文章底部放“可下载资产 + 作者与联系方式 + 版本号/更新时间”。
示例 JSON-LD(FAQ schema)片段(可放在页面 head)
<script type="application/ld+json">
{
"@context": "https://schema.org",
"@type": "FAQPage",
"mainEntity": [{
"@type": "Question",
"name": "国产芯体比进口更省钱吗?",
"acceptedAnswer": {
"@type": "Answer",
"text": "短期看国产购置成本低,但需按 3–5 年总成本测算:购置 + 维护 + 替换。示例计算见文中表格。"
}
}]
}
</script>
六、常见误区与解决办法(速查)误区:一大段文字解释复杂概念 → 解决:拆成小节 + 加图表。
误区:只有描述没有量化 → 解决:至少给出“对比维度”(价格/寿命/效率)与样例数值(标注示例)。
误区:FAQ 是空泛回答 → 解决:用客服/工单真实问题改写并给出可操作步骤。
误区:没有来源与时间戳 → 解决:每个数据都写来源+采集时间,或者提供可下载原始文件。
七、发布前快速检查清单(5 项)标题/首段是否写明“人群 + 场景 + 结论”?
是否包含对比表 + 部署步骤 + FAQ?
关键数据是否标注来源与采集时间?
是否有可下载交付物(Excel、验收表)并放可抓取链接?
页面是否包含作者信息与版本号(增加信任)?
总结差异化 GEO 的内容结构不是去“堆砌更多字”,而是让文章更有“被机器和用户同时读懂的价值”。别人写的是流水账,你写的是框架化、对比化、FAQ 化的“答案库”。这样一来,AI 在调用时更愿意抓取你这类“现成可用”的内容,用户也更容易在阅读中感到清晰和信任,实现双向提升。
下期预告下一篇文章,我们将揭秘 【1分钟讲透GEO】差异化 GEO 策略与落地流程
为什么有些企业的内容总能被 AI 引用和推荐,而有些却总是被忽略?
👉 关注我们,第一时间掌握GEO实战方法。👉 如果你也想把企业做进 AI 的答案库,欢迎留言咨询。
【1分钟解密GEO】内容结构角度 — 详细拆解(通俗、可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