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如果娱乐圈要开设一门“如何通过一次公关,精准引爆对方雷区,并炸毁自己前程”的课程,那么张碧晨工作室的案例,无疑可以成为典型案例。他们那份关于《年轮》的声明,堪称重大的战略误判。今天,我们不聊对错,只做一次“失控”公关的冷血复盘。
正文
各位,请安静。
今天这堂课,我们要剖析一个典型的公关失败案例。
案例名称:《年轮》原唱之争。
分析者:我们。
剖析对象:张碧晨及其团队的应对策略。
在剖析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最基础的战前情报分析。
你要攻击的“对手”,是谁?
汪苏泷。
他的基本盘是什么?
科班出身,创作人,QQ音乐时代遗老,路人盘巨大。
这些都是表面。
我们要看的,是他的“阿喀琉斯之踵”,或者说,他的“痛点”。
是什么?
是“版权”。
请各位学员画上重点:汪苏泷这个ID,和“版权”二字,是深度、永久、创伤性绑定的。
2015到2018,三年官司,被前东家背叛,作品被卖,自己赔钱,公司亏损。
这段经历,对他来说,不是一个事业上的小坎坷。
是一场艰难的抗争,一场让他付出巨大代价的抗争。
所以,战后,他对“版权”这个词,有着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
任何试图在他这里,用非正当手段触碰版权问题的人,都会触发他的“高度戒备状态”。
他在综艺上,连导演的玩笑都不开,一句“版权费比通告费高多了”,就差把“别惹我”三个字写在脸上了。
情报分析完毕。
现在我们看,我方(张碧晨团队)手里的牌是什么。
一张“友情牌”:汪苏泷曾免费让你唱《年轮》,还免费让你家演唱会嘉宾唱《月》。这说明什么?说明对方在你这里,是解除了“戒备”的。他信任你。
一张“首唱牌”:你的版本确实比他的早发了15天。这是事实。
好了,情报和手牌都清楚了。
现在,冲突爆发了。
一个叫“旺仔小乔”的小网红,引爆了舆论。
此时,我方面临选择。
A选项:冷处理。让网红的火烧自己,与我无关。这是上策。
B选项:打“友情牌”。和汪苏泷团队沟通,发个联合声明,调侃一下,说“都是我们的孩子”,轻松化解。这是中策。
C选项:掀桌子。无视对方的“伤痛经历”,无视对方给你的“友情豁免”,直接用你那张威力最小的“首唱牌”,去攻击对方最敏感的“版权痛点”。
张碧晨团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C。
一个堪称灾难的选项。
让我们来观摩一下他们的操作。
凌晨两点,他们发布了一份声明。
这份声明,完美地避开了所有可以加分的点,精准地踩中了每一个会扣分的雷。
它通篇不提汪苏泷的免费授权,不提过往的友情。
它把汪苏泷的善意,当成了空气。
它把法律当成了武器,用“首次公开发行”这种在版权归属上根本不占优的条款,去挑战一个词曲全创作者的根本权利。
这相当于什么?
相当于你跑到一个退伍老兵面前,指着他身上的伤疤说:“根据规定,你这块疤的位置不标准。”
这是在用程序上的细节,去羞辱对方实体上的痛苦。
这一招,直接把汪苏泷从“朋友模式”,打回了“对抗状态”。
于是,对方的老板李思睿下场了,一句“离谱”,收回了授权。
《年轮》,回家了。
回到了那个版权的“安全屋”里。
而张碧晨,被关在了门外。
她不仅失去了演唱这首歌的权利,还成功地把自己的形象,从一个“OST女王”,变成了一个“利益至上者”。
整个舆论,瞬间逆转。
为什么?
因为你们的声明,让所有人,都想起了汪苏泷那三年的不容易。
你们亲手把一个“受害者”的形象,送给了对手。
你们让全网都知道了,汪苏泷,这个对版权斤斤计较的男人,曾对你张碧晨,是多么地与众不同。
而你,又是如何回报这份与众不同的。
这场公关仗,输就输在,你们的团队里,可能没有一个人,真正去研究过你们的“对手”。
你们不知道“版权”二字对他意味着什么。
你们把他当成了一个可以随意拿捏的晚辈,一个可以靠公关话术压制的朋友。
你们忘了他是一个老板,一个打过三年版权官司的老板。
你们想跟他聊法律,却忘了,他才是那个被法律伤害过,又被法律拯救过的人。
他比你们,更懂法律的残酷,和残酷之外的人心。
所以,这根本不是什么原唱之争。
这是业余选手,挑战职业选手,还专挑对方最擅长的领域去挑战。
结果,被击败了。
一点都不冤。
结语
永远不要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贸然开战。你的每一次强硬,都可能打在对方最坚硬的铠甲上,或是最柔软的伤口上。在复杂的娱乐圈,比法律和公关技巧更重要的,是了解你的对手,以及,永远别低估人心的向背。
(以上报道基于记者采访及公开信息整理,力求还原事实并传递行业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