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他是商南起义领导人,家在大别山,牺牲原因让人落泪,牺牲地成谜

提起大别山,了解红色历史的人,都会想起红四方面军;提起红四方面军,自然想起大别山的三次武装起义: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

提起大别山,了解红色历史的人,都会想起红四方面军;提起红四方面军,自然想起大别山的三次武装起义: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起义。

受黄麻起义影响,商城南部地区(今属安徽金寨县)的一群革命者,也开始酝酿起义。从秘密渠道得知情况后,黄麻地区的领导者也开始分批派人来帮助。

1929年5月,就在立夏节那一天,商南起义爆发,红32师很快组建。

商南起义指挥部

这支诞生在商南地区的红军,一年后与黄麻起义中诞生的红31师和皖西起义中诞生的红33师,被合编为红1军,成为征战大别山的主力。

可是让人意外的是,商南起义中诞生的红32师领导人,因为一些意外原因,不久后先后牺牲,师长周维烔被张国焘处理,给人留下遗憾。

在此之前,一个名叫漆德玮的领导人,也是因为意到不到的原因,居然意外失踪,再也找不到他下落。就是到了现在,隐藏在他身上的某些谜团仍然没有解开。

漆德玮画像

漆德玮,原籍河南商城,现属安徽金寨县。早在开封读书时,他就已接受马克思主义,倾向革命,不久后加入党组织。

1927年春,漆德玮被选派武汉,成为黄埔军校第六期生,接着又进入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

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回到家乡的漆德玮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后,准备按党的指示发动武装起义。

漆德玮简介(一)

受黄麻起义影响,商南地区筹备起义的步伐加快。

为了积聚力量,也为了夺取敌人枪支,漆德玮打入商城民团,利用担任分队长便利条件,不仅掌握了人心和武器,还在民团内秘密组建了党支部。

在黄麻起义领导人的帮助下,1929年5月商城南部地区爆发起义,史称“商南起义”,由于发生在立夏节那一天,也被称为“立夏节起义”。这次起义诞生了红32师。

早在起义筹备之时,由于各方面素质过硬,漆德玮已经被内定为红32师的师长。可是意想不到的事突然发生。

就在起义前几天,漆德玮所在民团被反动派调往县城,导致他错失参加起义的机会。

起义领导人只好临时改变计划,任命他的老俵周维炯为师长。漆德玮虽然错过了起义,但这并不影响他立志革命的心。

没过多久,他就拖着由他掌握的那个分队,从县城出发开往商南地区,还是当了红军,被任命为32师的副师长,同时兼任第97团团长。

漆德玮与周维炯与表兄关家,都是商南起义领袖,他的家乡原属商城县斑竹园,现隶安徽省金寨县。

从此,红32师成为开辟豫东南革命根据地的主力。因为各方面素质过硬,漆德玮在担任副师长的同时,还兼任过商城县委的军事部长。

漆德玮简介(二)

根据中央指示,大别山根据地迎来做大做强机会。

1930年4月,分散活动在大别山不同区域的三支红军被整合在一起,由各自为战的地方红军,变成带有野战性质的正规红军,开始用大迂回、大转战的方式,主动向敌人发起歼灭战,甚至是攻城战。

在这次整编中,原来只是在名义上归属红11军的3个红军师,被整编为红1军,番号由之前的红31、32、33师,同时改编为红1、2、3师长。

也是在这次整编中,漆德玮被提拔为红2师的师长。这个师的老底子,其实就是商南起义中诞生的红军。

在中央派来的军长许继慎领导下,仅仅只用半年时间,红1军的足迹就跑遍大别山的山山水水:向西越过平汉铁路,打到湖北云梦和河南信阳;向北越过淮河,打到河南正阳的陡沟;向东跨过史河,打到安徽六安城下;向南打到湖北黄冈县境内的大崎山。

在这场大开大合的攻击战中,漆德玮率所属红2师,同样立下汗马功劳。

就在徐向前率红1师,在平汉铁路东侧陷入敌人包围时,就是他率红2师突然出现,及时绕到敌人侧背,打跑了敌人。

谁也想不到,就在当年10月,为大别山根据地创建作出重要贡献的漆德玮,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再也没有人看到他,再也没有人知道他的消息。

红1军打下光山县城后,再一次进行改编:原有的3个师被整编为2个师,师长都由中央派来的人接任。

在此之前,已经有人开始不断指责,说从商南地区走出的红军,存在地方本位主义;甚至还有人说存在山头主义。

实事求是的说,毕竟是在摸索阶段,从商南地区诞生的红军,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克服、不及时纠正,肯定会影响配合力和战斗力。

整编中,漆德玮被免除师长一职,当时的说法是:准备调到江西的中央苏区,仍然担任师长。

所有人都相信这种说法,谁也没有怀疑,谁也没有在意。可是出人意外的是,过了些时候,等一切风来浪静,开始慢慢传出一个消息:漆德玮打仗很勇敢,作风很顽强,可是在对敌作战中,不幸牺牲在江西境内的高兴圩。

得知这一消息,认识漆德玮的人都很悲痛,纷纷脱帽致敬。

解放后,到处都在搜集史料,准备编写革命史,告慰烈士英灵。

为树碑立传,漆德玮家乡的地方政府开始派人前往江西,希望在寻找烈士遗骸的同时,多搜集一些史料。

可是谁也想不到,在传说中的烈士牺牲地江西高兴圩,既没有关于漆德玮的任何记载,更没有烈士英灵的安息地。

再把范围扩大到江西全省,查遍每个县市编印的烈士名录,仍然没有漆德玮的下落,也没有任何线索。

再想办法分头走访那些曾在江西指挥作战的领导人,居然谁也不知道漆德玮,都说从没见过他,也没听说过他。

这就有点奇怪,既然是师长,漆德玮已跨入将领行列,怎么没有人认识他?

这只有一种可能,除非他没有到过江西。这个话好说,但要下正式结论却难。

这就造成一个无法克服的难题:如果没有人证明,漆德玮无法评为烈士。

怎么办?

还得感谢徐向前,是他根据自己亲耳听到的消息,写出了漆德玮牺牲在高兴圩的证明,漆德玮才被评为烈士。

正是根据徐向前的材料,烈士家乡所在地的党史工作者,才给漆德玮作出这样的结论:1931年9月在高兴圩战斗中牺牲。

结论虽然下了,也一直流传至今,可是总有人心里存疑:所有在江西工作过的老同志,既然都不认识他,他又怎么可能牺牲在著名的“高兴圩战斗”中?

总有喜欢努力寻找事件真象的人。

在商城南部地区的烈士家乡,有一个人就长期关注这事。他花了20多年的时间不断寻找,还专程去访问过徐立清中将。

徐立清与漆德玮的家,都在斑竹园,或许会知道些什么吧?

可是在徐立清那里,他仍然空手而归。

但是他并不愿放弃,直到有那么一天,有个名叫罗岐伟的人突然出现。他觉得自己离触摸真相的地方越来越近。

罗岐伟曾在军部当过差,因为某次遭遇战,不幸与部队失联,只好流落乡下。

这个名叫罗岐伟的人,说出一件让人无法相信的事。

他说,漆德玮不是牺牲在江西,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到江西去,更不可能牺牲在高兴圩战斗中。他还说,漆德玮刚刚走到大别山西侧的孝感花园境内,人还没有过铁路线,就遭遇不幸,意外牺牲。

可是罗歧成又说,他不是目击证人,也是听别人说的。不过他又肯定的说,告诉他消息的人,是军部特务队的队员,亲自参与了护送漆德玮离开苏区的任务。

这人不小心说漏了嘴,连拍自己的嘴巴,一再嘱咐罗岐成:千万不要在外面乱说,否则会给自已带来大麻烦。

可是,对于不是实证的民间说法,是无法得到确认的。不过这个偶然搜集来的说法,后来还是得到杨克武少将的证实。

杨克将将军回忆说,他当时是军部政治部的宣传队长,曾经听某个护送漆德玮的队员讲起一件事:漆德玮一行到了孝感的花园,先找地方住下,准备第二天想办法上火车。可是就在当天夜里,漆德玮突然遭遇不测,牺牲在睡觉的客栈里。

这两种说法似乎可以相互印记,漆德玮的失踪之谜似乎水落石出,可以定案。

但是这两种说法,都是道听途说得来的,并无真凭实据,仍然难以得到正式认可。

谁又敢擅自拍板,轻易推翻已有结论?

漆德玮失踪一事,为何这样复杂?

我们现代人,又怎么可能理解当年发生的那些事呢?

那时的情况非常复杂,斗争非常激烈,还有反动派时不时的造谣离间。

更何况在红32师成立之时,的确先后发生过几件不该发生的事。由于某些人客观上存在的所谓“山头主义”,曾先后发生过“二徐事件”和“扣押郭述申”事件。

刚从外面调来,准备担任红32师师长的刘英,也因为某些原因难以立足,在打下商城后不得不与郭述申同时撤离。

为了帮助红32师尽快摆脱本位主义,早日脱胎换骨成为真正的革命部队,无论是上级党组织,还是许继慎领导的军部,的确花费了许多心血。

为了纯洁队伍,把红32师打造成有禁则止,有令则行的铁军,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也是迫不得以而为之。

更何况一些躲在暗处的敌人,总是在想尽办法故意制造麻烦。在当时,为了提升红军纪律性,采取一些临时性的手段也在所难免。

当时发生的某些事,现在似乎有些让人雾里看花,仿佛说不清也道不白,但在那时也是不得已而无之。只是现在回头看,多少让人觉得惋惜。

有些方式不一定全对,但是军部的出发点绝对是好的。

从实际情况看,经过几次整编和反复教育,由31、32、33师整编而成的红1军,战斗力的确得到很大提升。

更何况对漆德玮的处理方式,与张国焘后来的所谓“清理”运动,要温和得多,范围也要小得多。

没过多久,大别山的红1军,就与从长江南岸征战而来的红15军,合编为红四方面军。

终上所述,想要判定漆德玮究竟牺牲在哪里,至今为止仍然没有确凿证据。上面提到的情况,也只是三条傍证。

所以,相关部门在介绍漆德玮生平时,仍然习惯性沿用“他牺牲在江西”的说法。

往事已过百年,想要再去查清当年的真相,似乎已无可能。

其实再去纠结谁对谁错,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我们要做的,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

我们只需要记住:漆德玮是红军师长,是从商南走出的革命烈士;他为大别山根据地的开创,作出了不朽贡献。

愿英灵永远安息,愿残酷的战争不再出现,愿和平幸福永驻人间。

向先烈致敬!

参考资料:《红四方面军战史》,《立夏节起义》,《商城革命史》,百科《漆德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