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的一天,梁诗伟正要出门,一位老朋友却在这时找上门来。
梁诗伟把两人迎进屋里坐下。
朋友很惊讶,梁诗伟老了过得可不咋样,他独自生活,平日里全靠低保才能勉强维持生计。
朋友看梁诗伟日子过得这般凄惨,忍不住想起,几十年前,梁家还算是大户人家呢。
可新中国成立后,梁家就慢慢衰败了。到2009年,梁诗伟都成低保户了。
朋友想帮梁诗伟改善生活,就给他出主意,让他整理一下父辈的遗物。
说不定整理的时候,能找到父辈留下的家产呢。
梁诗伟那会儿压根儿没料到,就因为朋友随口一说,他俩马上要发现一张价值极高的欠条。
他俩原本是为了找家产才来的。谁能想到,在屋子的角落里,居然真有一张泛黄的纸条。
梁诗伟满心疑惑,打开一看,这才发现:
这可不是普通纸条,而是一张有些年头的欠条。
一眼就瞧见,欠条上面写着几行醒目的大字:
民国三十三年,有人从梁家借走了60斤白米。梁家的后代要是拿着这张欠条,能到县政府去要求给些补偿。
欠条的最后一行,还有8个字的落款:
梁诗伟看清欠条内容,一下子愣住了。欠条上写着民国33年,那时他刚出生没多长时间。他压根不知道这欠条的事儿,可欠条落款的地名,他却再熟悉不过。
梁诗伟住在广东江门市蓬江区。民国那会儿,梁家是当地有名的富豪。游击队还曾到他家借米,这些事似乎都能找到线索。
梁诗伟盯着欠条,陷入沉思。但旁边的朋友没打算就此罢休,马上对着欠条算起账来。
几十年前,60斤白米起码能值好几百块。要是换算到2009年,这60斤大米最少得值上万元。
朋友察觉到这情况,再也没法安坐,马上催梁诗伟去政府要钱。
梁诗伟一听,当场就拒绝了。他不想拿祖辈留下的欠条去索赔,可朋友的想法跟他不一样。
朋友觉得,梁诗伟家道中落之后,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要是能靠欠条讨回些债款,他的生活水准能提高些。
架不住朋友劝,梁诗伟拿着欠条去了政府办事处。可等他讲起欠条的事儿,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大多都不信他说的。
有个老头,穿得破破烂烂的,谁能信他手里那张欠条是真的呢?
领导出面后,欠条这事才被当回事。梁诗伟提出索赔,领导这么回应:
欠条到底是真是假还得查一查。梁诗伟呢,就先回家等着通知。
梁诗伟等啊等,等了大半年。直到2020年,政府才证实那张欠条是真的。
政府为答谢梁诗伟对游击队的援手,把60斤大米折合成2万块给他。
梁诗伟拿到2万块补偿款,心里很是感动。随后,他就用这笔钱开始修缮房屋。
事情到这儿,本以为就结束了。但谁能料到,梁诗伟建房时,竟发现一张欠条。这欠条的价值,一下子涨到了3万亿。
梁诗伟咋拿到这张欠条的?事情得从房屋修缮说起。
2010年,梁诗伟从政府领到2万块。他打算用这笔钱改善居住条件。
梁诗伟拆旧房子时,又瞧见个旧木箱。打开木箱,居然发现里头有张欠条。
这张欠条跟2009年那张,写的纸是同一种。
然而,这张欠条上的字比之前的要多。梁诗伟仔细清理后定睛一看,上面写着一段话:
今从大井头村鸿文三姐处借得白米38担零70斤、大洋5000圆以及8支金条,每支重1两。待胜利后,由当地县政府负责偿还,并按二分利率支付利息。
应该把鸿文三姐当作革命家庭的一员,她的后代要得到保护和照顾。等完成偿还后,这事才结束。
民国33年12月29日,新鹤人民抗日游击三中队的李兆培打了张借条,他就是借据人。
这张欠条可不简单,上面写着38担70斤大米,算下来总共3870斤,另外还有8根金条和5000块大洋。要是把利息也算进去,这欠条价值竟然高达3万亿。
3万亿这数字可不得了,梁诗伟不敢耽误,马上拿着欠条又去了民政局。
一开始,工作人员以为是上次的欠条有毛病。
一问才知道,梁诗伟带着张天价欠条来了,张嘴就说要索赔3万亿。
美国造价最高的航母,一艘也就150亿美金。3万亿美金,能造几十艘这种航母了。要知道,一线城市一年的总收入加起来都不到3万亿。这么巨额的欠条,实在难以让人信服。
工作人员一听到梁诗伟索赔,立马觉得他是在骗钱。
此外,欠条提及的物资是白米。要知道,在上世纪40年代,一般家庭可吃不起白米,只有地主或者富商家庭才有这条件。
梁诗伟日子过得很清苦,咋看都不像是有钱人家,别说借金条了,就连白米都没法借给游击队。
一个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老农,怎么可能拿出一张3万亿的欠条借出去呢?
工作人员觉得,梁诗伟一定是想钱想疯了,才会拿着一张假欠条到处骗钱。
梁诗伟很无奈,尽管他多次解释欠条的来龙去脉,但工作人员压根不相信。
他们觉得梁诗伟只是想骗钱,把他的话当成笑话听。
梁诗伟不甘心,跑了很多次民政局。
但不管他怎么说,工作人员都不相信,有些人甚至还嘲讽梁诗伟想钱想疯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