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父母走后,兄弟姐妹若抢着“拿”这3样,情分基本就断了,再亲也没用

父母在,家是暖炉;父母去,家便成了拆散的积木。多少手足情,在父母离世后渐渐冷却?多少曾经热闹的屋檐下,只剩下一地破碎的亲

父母在,家是暖炉;父母去,家便成了拆散的积木。

多少手足情,在父母离世后渐渐冷却?

多少曾经热闹的屋檐下,只剩下一地破碎的亲情瓦砾?

当父母这棵大树轰然倒下,这份情分经不经得起考验,便赤裸裸暴露在日光下。

就像生活里常能见到的,父母一走,有些兄弟姐妹就因为几样东西红了脸、伤了心,最后连个来往都没了。

01 抢父母遗物,伤的是感情

姑姑离世不到半年,那个承载着岁月重量的旧木箱成了表姐的独有物。

里面没有金银,只有几件洗得泛白的旧毛衣、几张模糊的老照片、几本卷了边的日记和几枚褪色的奖章。

表哥曾低声说:“那件毛衣,是奶奶最后一年冬天亲手织给妈妈的……”

表姐搬走木箱后,表哥再没主动联系过她。他后来对我讲:“那箱子装的是我爸妈在这世上走过一遭的念想,是咱们一块儿闹着长大的光景啊。她不是拿了点儿物件,是剜走了我心口的一块肉啊。”

那些老物件不说话,可上面全带着几辈人的手印子、热乎气儿。它们是凝固的日子,存着过去的事儿。

当手足眼中只剩“值不值钱”的算计,看不见“记不记得”的恩义,亲情便如被抽走支架的藤蔓,瞬间萎谢于地。

02 争家产争钱,丢的是亲情

老陈家父母留下的那套两居室,本应是子女心头最后的暖意。

可律师刚念完遗嘱,不大的客厅立马炸了锅。你一言我一语,吵得脸红脖子粗,从“爹妈以前更疼谁”吵到“这些年谁为家里付出的多”,到最后索性撕破脸皮,闹进了派出所。

最终,冰冷冰的法律文书把房子分明白了,老陈的三个子女却从此跟陌生人没两样。房子被拆成了几个冰冷的数字,那份亲情也碎成了一地捡不起来的渣子。

多少亲兄弟姐妹,就因为父母留下的房子、存款、股权,亲手把血脉连着的情分扯得稀碎?

法律能把财产一分一毫算清楚,却补不好被贪心划开的亲情伤口。那几页财产分割的纸,最终成了手足情分的讣告。

03 推卸养老责任,寒的是人心

前阵子听同事说,她爷爷走后,留下80岁的奶奶需要照顾。

家庭会议开成了责任推诿会。大伯说自己要带孙子,没时间;姑姑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轮不到她;最后只剩同事的父亲,又要上班又要跑医院,累得直不起腰。

一次家庭聚会,父亲忍不住抱怨了几句,大伯直接拍了桌子:“谁让你离得近?”

从那以后,三家再没聚过,奶奶总念叨:“好好的一家人,怎么就散了呢?”

赡养老人是亲情的最后一块试金石。

当手足在赡养责任前退缩、推诿,甚至消失,那份源于同一血脉的温暖,便彻底在自私的寒风中冷却。

推卸养老责任,推出去的不仅是责任,更是生而为人的良知底线。

父母在时,兄弟姐妹是同一屋檐下最亲的人;父母走后,我们成了彼此在人世间最该记挂的人。

父母留下的物件,是日子留下的记号,不该是争抢的战利品;

父母留下的家产,是带着余温的念想,不该是焚毁亲情的烈焰;

年迈双亲的赡养责任,是血脉里的牵挂,不该成为急于甩脱的累赘。

血缘是起点,不是保险。兄弟姐妹之间的情分,从来不是靠同一对父母就自动算数的,而是在漫长岁月里一次次主动选择彼此靠近。

当父母的身影隐入时光的帘幕,我们更该成为对方记忆的守护者,而非争夺者。

父母留下的最珍贵遗产,不是锁在柜中的物件,不是写在纸上的家产,而是他们用一生教会我们如何成为手足。

-END-

作者简介:知白。用文字记录生活、描述情感、感知世界。

关于文章讲到的观点,你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