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韶华》现如今最出圈的不是女主,不是男主,而是饰演婆婆的李勤勤。
讨论度居高不下,关注度叫人望尘不及,只可惜,她是“黑火”。
舆论都聚焦在其演技上,负面声评甚嚣尘上——无意之间,她一个小配角把主角的风头都抢完了。
李勤勤又进一步将“恶婆婆”的形象在观众脑海里悍牢了。
这次,她演的婆婆更为“登峰造极”,再一次刷新了观众的忍耐度。
有理由相信,此角色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把人气吐血的。
被封建礼教荼毒深远,身体上裹小脚脑子也裹小脚,自私自利贪得无厌,愚昧无知助纣为虐,尖酸刻薄吝啬小气,她撑不起“当家主母”的名头。
果然当家的男人倒下,这个家的气数也就断了。
无能力、无格局、无智慧、无情商,见风使舵,人云亦云,耳根子软,毫无主见,还任性自大,自以为是,最后被人卖了还得替人数钱。
看着精明强势,其实是虚张声势的纸老虎一个,任何人都可以将其轻松拿捏,被所有人推着走,自己也稀里糊涂的,好赖不分,永远在搅局,沦为了恶人的附庸,掉到坑里都没有一丝醒悟,才惊觉为时已晚,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有的人是注定要触霉头,倒大霉的。
性格决定命运,没有足够的认知水平打底,那再好的运气、再大的福气即使降临到自己头上了,那也只会是短暂停留,因为迟早有一天这些都会被自己的无知给败光、挥霍一空。
当妻子,当母亲,当女主人,她都不够格,严格来说,她就只适合做个笼中雀,当个摆设,闷声享福,闭嘴偷乐就行了,她反而越是努力就越是适得其反。
要想平安喜乐、顺遂一生,这样的人就得识时务、知好歹、懂知足,乖乖听话,既然背靠了大树,就得学会好好乘凉,无奈,她一次次作死,耗尽了时运,也最终自食其果。
其实角色本身问题不大,就是很刻板印象的旧时代的封建愚昧的裹小脚的蛮不讲理的恶婆婆形象,可恨的同时也有一丝可悲。
观众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对这样的人设早已见怪不怪,关键是李勤勤的演技露了怯——口碑两极分化,有的人说正常发挥,无功无过,但更多人吐槽,其用力过猛,严重影响观感,是全剧的败笔。
事实证明,不是所有的演员老了,都能成为“老戏骨”的,很多所谓的“老戏骨”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显然,李勤勤就陷入了瓶颈期,演恶婆婆久了,驾轻就熟的同时,表演也显得很刻板化,靠肌肉记忆带来的表演不见走心,而只觉刻意、油腻、浮夸、低智化和矫揉造作。
话又多又密,像是在打机关枪,无差别扫射;演得太过,一惊一乍,噘嘴、皱眉、瞪眼、五官乱飞;很夸张、很套路化、很戏剧化,一点都不生活化,缺乏感染力也少了细腻度,李勤勤的表演风格在整部剧里是突兀的、是格格不入的,所以观众会觉得难以忍受。
说实话,李勤勤角色同质化太严重了。
演技是有的,奈何没发挥空间,自己也固步自封了,要是换个稍微有点名气的年轻演员,骂声肯定不止于此。
恶婆婆演多了,她被角色反噬了。
不得不唏嘘感慨,今年62岁的李勤勤有晚节不保的趋势。
明明,她也曾是有演技、作品傍身的在观众眼里赫赫有名的一号演员。
《北京故事》《川岛芳子》《卡拉是条狗》《一出好戏》《大宅门2》《京华烟云》《我的丑娘》《当婆婆遇上妈》《亲爱的小孩》......
哪部作品拿出来,都是名气不小,家喻户晓的。
可不知怎的,李勤勤一直以来,就很缺乏观众缘,口碑甚至也一度跌入谷底。
她着实是招黑的腥风血雨体质。
这一方面,是李勤勤性格直爽、外向爽朗、大大咧咧,快人快语、说话没遮没拦,很容易祸从口出的缘故,另一方面,也源于其颇受争议的三段结局都被宣告为支离破碎的异国婚姻。
“崇洋媚外”这个标签一直横亘在其脑门上,是李勤勤难以挣脱也无从辩解的存在。
毕竟,她确实有这个嫌疑,不过第一任丈夫暴毙、第二任丈夫出轨、第三任丈夫嫌弃,她最后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初恋对李勤勤影响颇深。
说起来,她也是个“恋爱脑”。
因为对初恋全心全意,付出了一片真心,却被无情抛弃,断崖式分手,李勤勤怨念颇深,也尤为耿耿于怀。
只是,受了情伤,她反应过度了。
李勤勤直接就“一杆子打死”了所有中国男人,被一个中国男人伤透心,就对所有中国男人死了心。
“中国男人不懂浪漫、给不了我安全感,在一起是不会幸福的。”
然后孽缘结恶果,李勤勤就此开始了“崇洋媚外”的找外国老公之路。
“我为什么喜欢外国男人,因为他们简单,不会胡说八道,我驾驭不了中国男人。”
她一度找对象是这样的,其他条件听完没啥波动,一听说对方在国外待过,立马就眼睛一亮,觉得是锦上添花,说:
“太好了,就是他了。”
也许是那个年代“出国潮”是一种流行,那会儿的人对外国怀着不切实际的美好憧憬,也可能是出生于一个无比传统的得循规蹈矩的家庭里,总之,李勤勤铁了心地就只找外国男人。
她的第一任丈夫是日本人。
对方名叫山根,是一个记者,李勤勤嫁给他的时候才二十岁出头,而他已经年近五十岁了。
所有人都对此大跌眼镜,李勤勤的父亲更是气得老泪纵横,毕竟老爷子是军人出身。
她还记得当时父亲的羞愤难当:
“老子要是能站起来打得动你,我打断你一条腿。”
可一身反骨的李勤勤还是一意孤行了。
其实说起来,对方的追求也简单到近乎于无。
“你有男朋友吗?我愿意做你的男朋友。”
然后涉世未深的李勤勤就被“拿捏”了。
但抛开这些不谈,她的这个日本的第一任丈夫其实是最好的一个,是“白月光”般的存在。
对方是家中的长子,被赋予了照顾底下弟弟妹妹的责任,他是传统的、有担当的、成熟的、也值得依靠的好男人。
他们也有了一个儿子,名叫“李雷雷”。
但彼时的李勤勤太年轻了,不懂得珍惜。
她所理解的婚姻是风花雪月,而40多岁的男人理解的婚姻是养家糊口。
一个要陪伴,一个要拼事业,尤其李勤勤还是个烈性子,在大吵小吵不断下,感情被消磨殆尽,两个人的婚姻很快就名存实亡了。
现在看来,这段婚姻离得特别草率,李勤勤一句“你不爱我了,离婚”跟五岁小孩哭闹似的一句话就瓦解了婚姻。
后来,带着儿子,孤儿寡母的两个人回到了国内。
最后李勤勤再听到山根的消息是一通跨国电话,对面用敬语毕恭毕敬地说出了很是冰冷的一句话:
“您的先生山根去世了。”
她听完,一言不发,如鲠在喉,好像被人勒住了脖子,满腔的悔恨涌上心头,但同时也知道为时已晚,人生没有彩排,更没有后悔药,她只能咬牙坚强地走下去。
三十多岁,李勤勤迎来了第二任老公,对方是个美国人。
日本尚且是亚洲国家,文化相近,但美国却不一样了。
这一次,她深刻感受到了文化的巨大差异给生活带来的重重困难。
有一回,李勤勤送孩子上学,碰巧看到邻居家的孩子在等车,就想着一起捎上:
“上我的车吧,要不然该迟到了。”
这本是一次让人皆大欢喜的善举,谁知,美国丈夫知晓了此事却大发雷霆,跟李勤勤大吵了一架。
“你这样,万一出了什么事情,解决起来很麻烦,不要多管闲事。”
中国人讲究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而美国则更偏向个人主义。
无独有偶,还有一次,李勤勤请演艺圈的赵宝刚、李强等一众大腕到家里做客,听从丈夫的建议,备的是一大盆意大利面、一大盆沙拉菜等西餐,然后果不其然就被客人吐槽了:
“你就给我们吃面条啊,还就一盆西红柿酱啊。”
因为感觉自己招待不周,李勤勤很是尴尬。
但丈夫却怒了。
“这是我家,我请你吃饭,你到客人家怎么能抱怨!”
就此,这个聚餐不欢而散了。
诸如此类的争执是家常便饭,日子越过越没劲儿。
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李勤勤被出轨了。
拍戏回来,她撞见了自己的老公和另一个女人堂而皇之在餐馆一边吃饭一边调情。
说起来,李勤勤也是外强中干,一副母老虎作派,但关键时刻其实特别怂。
她不敢当面揭穿,反而落荒而逃了,好像做错事的是她似的。
第二段婚姻因此支离破碎,李勤勤哭了好几天才缓过来。
但不得不说,她着实是敢爱敢恨,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后来,四十岁的阶段,李勤勤又给自己找了个法国老公。
浪漫、多情是优点,但也随性、自由,压根不是安分的主儿,说一不二、自我任性,他对她全然不会有一丝一毫地妥协。
李勤勤为了角色要剃光头,法国丈夫难掩嫌弃,对其明令禁止,拒绝与她一起逛街,很是叫人伤心和寒心。
没多久,这段感情也很快无疾而终了。
五十岁之后,李勤勤就一直保持单身了。
她在婚姻里被磋磨了一个遍,经历了各种悲欢离合,也算是彻底过了情关,看破了红尘。
“五十知天命,老天让你一个人,你就老老实实地一个人,别作。”
后来,李勤勤切断了所有身份,只保留了“单亲妈妈”一职,唯一的情感寄托就是儿子,而唯一的盼头就是抚养儿子成材成家。
儿子全程上的是国际学校,学费高昂,李勤勤一度疯狂拍戏,就是为了赚钱供其上学,谋一个好前途。
如今,儿子学业有成,虽然还没成家但也已立业,她的重心开始放回到自己身上。
李勤勤过着深居简出的单身生活,日子过得简朴节约,救助了许多流浪狗,她也于其中找到了一丝心灵依托与平静安宁。
折腾了一辈子,嫁了三个外国老公,老来却无相伴,李勤勤之前有多轰轰烈烈,现在就有多孤孤零零,如今只能与狗为伴,在许多人眼里,晚景凄凉,这无比唏嘘。
然而,换一个角度看,人本孤独,许多关系到头来本质都是与自己的相处,李勤勤也到了该沉淀的时候了,之前耽搁下的人生功课,迟早得补上。
——原创不易,敬请点赞关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