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份,王某勤因为失火,致使损失了大量的资金。无奈之下找到了张树宝,希望能够借钱用于经营周转。基于恻隐之心,张树宝作为正常的经营借贷,分三次借出了共计18万元给王某勤(发生借款时双方为同行关系),为此约定为经营所用货款利息(月息5厘)并且签有协议,而这也成为了日后债务纠纷的起因。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某勤并没有还钱,张树宝当时也是单身一人,此时他和前妻已经离婚了3年多的时间,经旁人介绍王某勤和张树宝领了结婚证。
这笔借款成了他们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点。在2020年张树宝一纸诉状将王某勤告上了法庭,要求其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场看似简单的借贷纠纷,却在法庭上演绎出了一场复杂的法律较量。
虚构庭审记录
“我提交了所有的借条和协议,证据确凿。”张树宝明确的表示,但在泰安市泰山区法院的审理过程中,事态超出了他的想象。张树宝发现庭审笔录存在严重作假现象,在庭上他明确表示反对将个人财产作为共同财产处理,并始终坚持婚后经营商店财产AA制的原则,且双方已签订相关协议。
然而在最终的庭审笔录中,却赫然显示着张树宝同意将汽车作价2万元作为共同财产处理,及付给王某勤1万元的虚假记录。“我从未说过这样的话,这明显是笔录作假!”张树宝愤怒的表示:“这是对法律的蔑视,也是对我个人权益的严重侵害。”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张树宝要求查阅庭审录音录像以证清白时,却遭到了书记员的百般阻挠,甚至被告知需通过数据公司批准方可查阅,难道作为当事人连庭审记录都没有资格查阅吗?这无疑加剧了对庭审公正性的质疑。
手写信件证据凭空出现
随着调查的深入,张树宝发现案件卷宗中出现了未经质证的手写信件。根据在张树宝的描述,这封信件是其女儿张某所写,内容却对他进行了恶意诽谤。张树宝坚称自己从未见过此信件,更未在法庭上对其进行过质证。
不过对于女儿的行为,张树宝也表现的很无奈,张某是张树宝和前妻的孩子,由于前妻的无事生非,不知满足,最终两人的婚姻走到了尽头。离婚后张树宝为了不影响孩子,没有告知女儿离婚的真相,而所有的脏水都是从前妻那灌输给女儿,最终导致女儿向法院提供了手写信件的荒唐行为。
“这封信的出现完全是个谜,没有经过任何质证程序,就被收入了卷宗。”张树宝无奈地说,“这显然是有人为了掩盖事实而故意为之。”更令人细思极恐的是,当张树宝于2025年初再次到法院复印卷宗时,发现这封手写信件已被替换成了打印材料,前后内容的不一致坐实了幕后黑手及证据造假情况的存在。
法官枉法判决
法律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而法院更是维护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但在案件的审理中,张树宝认为法官存在枉法裁判的行为。在(2019)鲁0902民初5857号民事判决书中,泰山区法院穆某法官的判决中,居然选择性的忽视这些证据。张树宝激动地说,“但在本案中,法官却明显偏向了被告一方,对我的证据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张树宝认为法官的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也严重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在(2020)鲁0902民初2760号民事判决书中,审判法官采纳了相关证据。经过张树宝的努力,最终法院判决王某勤赔偿18万的本金以及后续产生的利息。但王某勤的儿子王某鹏嚣张至极,在打官司前大放厥词的表示:“我在法院里有关系,有证据你也打不赢,就算赢了你也拿不到钱”。
事实也确实如他说的那样,案件审理疑点重重,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直到如今张树宝一分钱也没有拿到。
回望整个案件的审理和执行,存在太多不公正的行为,张树宝无奈且绝望:“法律应该是客观的,而法官应该是公正的化身”。但现在看来,不法分子却能利用手中的权力徇私枉法,置法律的尊严于不顾。
张树宝的愤怒不仅仅是对个人遭遇的不满,更是对整个社会公平正义的深切呼唤,在这场借贷纠纷中,看到了弱势群体的无助,也看到了法律在执行过程中的偏差,而这对法治社会的推进,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张树宝希望上级监管部门的介入,彻查案件审理中法官徇私枉法的行为,并撤销错误的判决,针对庭审笔录造假,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调查核实是谁无视法律,将未经质证的材料强行放入卷宗。
在法治社会的背景下,每一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法律权益,每一份证据都应该在法庭上得到应有的质证与认可。我们呼吁法律的客观性,不能让弱势群体在面对法律时感到无助与绝望,更不能让徇私枉法的现象侵蚀了法律的尊严与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