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调查报告|5, 000名新移民告诉你:为什么选择留在加拿大?

不少人选择奔赴加拿大,是被“更优质的生活、安全稳定的环境以及更多发展机遇”所吸引。然而,真正促使他们决定长期留下的,往往

不少人选择奔赴加拿大,是被“更优质的生活、安全稳定的环境以及更多发展机遇”所吸引。

然而,真正促使他们决定长期留下的,往往并非那些冷冰冰的统计数据,而是日常生活中的真切感受:我是否对未来满怀信心?我在这里,究竟能否被当作“自己人”?——这恰恰是加拿大公民身份研究所(Institute for Canadian Citizenship,简称ICC)最新研究得出的结论。

2025年9月25日,ICC发布了一份名为《在此扎根——解析加拿大移民留存现象的研究报告》。该研究以4900多名经核实的成年移民(均来自ICC的Canoo项目)为样本,通过模型估算各因素对“长期留在加拿大意愿”的影响,最终得出影响移民留存的两大“最强信号”:对未来的乐观程度:每提升1个百分点,长期留下的可能性就会增加28个百分点;身份与归属感:每提升1个百分点,长期留下的可能性就会增加25个百分点。

此外,安全与稳定(增加16个百分点)、对公共机构的信任(增加14个百分点)等因素同样重要,不过其驱动力相较于前两项略显逊色。人们选择来加拿大的前三大理由并不令人意外,分别是:生活水平(66%)、就业机会(38%)、安全与保障(35%)。

但这些仅仅是吸引人们前来的“起点”。能否最终决定“留下”,更多取决于希望与归属感——这是一个从“外在吸引”转变为“内在黏性”的过程。

简单来说,高昂的房价可能会让人心生犹豫,但如果孩子喜欢这里的学校、邻里之间相互照应、工作发展路径清晰,许多家庭依然会选择留下;即便找工作困难重重,但只要看到自己的技能得到认可、上升通道明确,信心便会恢复,“离开”的念头自然就会减弱。

那么,那些具体的“加分项”,究竟加的是什么呢?报告将影响“留存”的指标分为几类,可将其看作“软着陆四件套”:未来导向/乐观(增加28个百分点):实际意义在于能否看到清晰的发展路径,例如证书互认、职业晋升、子女教育前景等。生活场景表现为人力资源部门提供技能转换的途径、学校老师愿意与学生多沟通交流、社区中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身份与归属(增加25个百分点):实际意义在于是否感到被认可,包括语言口音不被歧视、文化差异得到理解、公共空间具有包容性等。生活场景表现为在公司不被“边缘化”、在社区志愿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在媒体与制度设计中能看到自己的身影。安全与稳定(增加16个百分点):不仅仅指治安状况,更涵盖规则稳定、生活节奏可预期,比如办事有流程规范、排队有秩序、承诺能够兑现等。对机构的信任(增加14个百分点):指的是对政府、学校、医疗、司法等机构“办事高效”且“公平公正”的总体信赖。

当规则可信、发展路径透明时,人们长期居住的意愿自然会增强。而且这些指标相互影响:当“希望”与“归属”得到提升时,对安全与机构的感受往往也会随之改善,从而形成“正向飞轮”效应。

01

为什么这份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呢?

该调查报告的样本主要来自Canoo社群,这是加拿大最大的新移民/新公民融入平台之一,受访者均为经核实的成年移民,样本量接近5000人。

在统计建模过程中,控制了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地区、就业情况、婚育状况等变量,采用“平均边际效应”来呈现各因素的独立影响。

因此,这些数据并非只是“听起来合理”,而是在多重条件控制下得出的结果,可信度更高。

02

现实意义

当下的加拿大正同时面临三重挑战:出生率持续走低、离境率不断上升、总体准入规模逐渐收缩。在这样的背景下,“留住已经来到这里的人”,比一味扩大“引进规模”更为现实,也更具效率。

这份研究的价值就在于,它清晰地告诉我们:资金应该投向何处?在公共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先投入能够提升“希望感”和“归属感”的服务与项目,例如更顺畅的资格与技能对接服务、更具参与性的社区与公民活动、更具可信度的信息与支持体系等,往往能够带来更高的移民留存回报。

而对于每一位移民来说,“留下来”从来都不仅仅是一笔经济账,更是对三个问题的连续思考与回答:明天是否充满希望?(乐观)我能否被当作“自己人”?(归属)规则是否值得信赖?(安全与对机构的信任)

也许,每个人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当“明天充满希望”“这里有我的位置”“规则值得信赖”这三件事依次得到回应时,留下,往往就会成为最自然而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