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易书生
早餐时与大学生聊起预备党员思想汇报,讲到毛主席那段著名的“赶考对”,说起毛主席当年的忠告:“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内心忽然有所感,一时间竟陷入顿悟,久久不能醒来。
感叹我们汉语言文字的奥妙与神奇,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年龄段,所理解的涵义是不一样的;同样的一句话,可以为师亦可为友,为师如导航明灯,感受无上智慧,为友则时时警示提醒,感悟言者心绪,忧患其忧患,欢喜其欢喜;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悟,结不同的果!当然,千百年来的许多经典句子,从当时具体实在的事务中高度凝练成为激励人心的话语,奉之为圭臬,如此经过几代人传承,距离当时的语言时空越远,有些话很容易就会被高度抽象化,再有某种虚的和伪的东西作祟,就会空泛地剩下文字本身,而失去内在的意蕴和力量。
回望毛主席提出忠告所处的历史时空,正是在革命党走向执政党的重大转折时刻,站在那样一个转折点上,预言“赶考”成功或失败的深层因果:
一是革命者胜利后的心性变化,即“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
二是糖衣炮弹问题,“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
三是全国胜利在革命事业中的历史阶段划分,“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四是“两个务必”也有前言后语。之前有著名的“窑洞对”,至1948年9月,“三大战役”开始的同一个时间,“九月会议”上强调纪律加强集中统一领导;1949年3月5日至13日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的同时,制定了“六条规定”;之后的1949年3月23日,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进京赶考”论诞生!
窃以为,毛主席指示的“两个务必”,头一句讲的是革命者的心性和态度,是如何做人;后一句说的则是如何做事,所明确的是走向新阶段应该保持的精神和作风,是为了防止大家被胜利冲昏头脑、走上执政可能会出现问题的迎头棒喝!透过抽象化的政治语言,应该是一个清醒的头脑,对建国执政、新的历史序幕拉开的忧患、担当和苦口劝告!说白了,就是要大家保持本色初心,不能忘本,不能前恭后倨!
依稀记得几十年前看到过一本小人书:有个大财主,对于地位比他高的人,就会谦恭有礼,在普通老百姓面前则是昂首阔步不屑一顾的样子。裁缝给他量体裁衣,见地位高的人,衣襟前短后长,以适应前恭;见普通老百姓,衣襟前长后短,以满足后倨。如此前恭后倨,人性多变!犹如“变脸比翻书还快”,亦如“掌权之前当‘孙子’,掌权之后是‘老爷’”!
虽说“论迹不论心,论心天下无完人”,但综合一个人的行迹,的确可以昭示其真心实意。打天下的那一代共产党人,以无数个具体真实的人物事迹,立身成像,让时隔半个多世纪的我们,看到的是他们所有拥有的:创业时面对民众的那颗谦卑谨言、济民于水火之心;力挽狂澜于江山危亡时的那颗肩负历史使命的雄心;百舸争先的救国洪流中以才能立于潮头的擎旗之心;面对断舍离等奉献牺牲付出时舍我其谁的殉道之心。
且不说同时期代表大地主大资本家利益的国民党政府,是不是派系之间相互倾轧、党同伐异、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是不是小人得志任意施为,是不是地痞流氓当道,举国上下是不是乌烟瘴气,有一点是肯定的:倭寇入侵的国难当头,他们依然是纸醉金迷,物欲横流,“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与之相反,共产党人的民望却节节攀升,共产党人所代表的是人间的正义,是社会的良知,是民众的代表,日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之所以如此,“白色恐怖”功不可没!社会声誉良好的进步人士,常被冠以“有共党嫌疑”等罪名抓捕,国民党特务的铁索之下,“爱国即有罪”“进步即赤化”“良善即赤化”,比如:东南大学物理系学生齐国庆仅因组织爱国请愿活动,便被列入“共党分子”名单;上海大同大学学生郑挺,仅因领导抗日救亡运动,被特务认定“爱国即亲共”;富家子弟刘国志,仅因资助学运而被捕,并以其“人品正直”“同情贫苦”作为“赤化证据”。如此等等,那是一个以阳光为罪恶的时代!黑暗的眼里,阳光就是罪恶!
而监狱之内,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一个又一个本来不是共产党人的社会进步人士,民主人士黄显声冒险传递陈然在狱中续办的《挺进报》,使难友亲眼见证历史潮流;国民党监狱长胡逸民冒险将方志敏的手稿《可爱的中国》带出交予中共;川军团长车耀先,在监狱期间接触到马列主义思想,出狱后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滇军少将参谋长黄大陆因“通共”嫌疑被捕,出狱后主动接触中共贵阳地下党组织,成为真的“通共”者!因“亲共”而被抓捕入狱的青年学生郑挺,出狱后毅然加入共产党!如此貌似光怪陆离的现象,难怪“监狱是国民党替共产党办的学校”会成为一个著名的历史论断!
国民党特务的所作所为,与共产党人的所作所为,一减一加之间,高大者愈加高大!在那个年代,社会中但凡优秀者,多被疑为是“八爷”、是“赤色”,为什么?因为他们是社会最优秀的那一部分人的代表,其德其才其能是那一部分人的人设标签,特务抓捕“赤党”,也已习惯性地将这些特征的人锁定为怀疑的目标。
那是怎样地让人感动的一代共产党人!又是怎样地集结了一个时代最优秀者的政治组织!
当餐桌的的最后一碟残羹收去,历史的镜鉴与时代的叩问,便在我的眼前展开。穿过历史,过去是优秀者必在我们系统之内!追昔抚今,不得不疑问现在的情形!譬如刀郎,不要以为只是局部的歌坛现象,这个貌似个别的现象所反应的问题是很值得深入思考的:这么多民众如此喜欢的刀郎,为什么在官方的行业协会不着待见呢?不应该凡事优秀者都该在我们的系统内有着必然的身份和位置吗?为什么恰恰会受冷遇呢?我们不是时代最优秀者的系统吗?我们不再是最优秀者争相聚拢的地方了吗?这里应该只有一个真相:要么行业协会已经不能代表,要么他还不足以优秀,但那么多民众为什么喜欢呢?是民众错了还是系统错误?话说,民众喜欢的,难道不正是我们应该努力的吗?这不是我们一直强调和宣扬的吗?哪儿出了问题?
毛主席的忠告,更像是预言,预言“糖衣炮弹”的战果,预言“前恭后倨”的后果。当革命党成为执政党,是不是发生了屁股决定脑袋?“人民的子弟”是不是异化为“人民的官老爷”?是不是“优秀者被系统边缘化乃至冷遇”?掌权者的评判与民众的标准是不是产生了裂隙?“赶考”从来不是进城之日,更在于掌权之后。
于此建国76年,再品味毛主席的“两个务必”,最为浅显的道理,现在的执政党应该像创业时对人处事那样朝气蓬勃,对权力之下的老百姓保持礼遇和尊重,对于老百姓的事保持着热忱,对于老百姓的利益保持着“不拿一针一线”的纪律,一句话:仍然是老百姓眼里和心里的好人!
2025-4-26
☆ 本文作者简介:易书生,闻道阁主。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曹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