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秋夜,冷雨敲打着梧桐叶片,六十三岁的白居易从梦中惊醒。他披衣起身,点亮油灯,窗外淅沥的雨声让他想起四十年前的一个秋夜。那时他还是个青衫少年,在故乡符离的院子里,也曾听过这般雨打梧桐的声音。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他在诗里这样描绘过一个女子。湘灵,这个名字像一根纤细而坚韧的丝线,贯穿了他整个生命。
贞元十四年,白居易举家迁往符离。在那里,他遇见了邻家女孩湘灵。她不过十一二岁,活泼可爱,如同初绽的莲花。而他是苦读诗书的少年郎,心中装着圣贤书,却也装进了她的倩影。
“何处感时节,新蝉禁中闻。宫槐有秋意,风夕花纷纷。”多年后,当他已官至翰林学士,在宫禁中听到秋蝉鸣叫,看到槐叶飘落,依然会想起符离的秋天,想起那个在梧桐树下对他微笑的少女。
他们的爱情纯净如清晨的露珠。他教她识字念诗,她陪他度过苦读的长夜。符离的小河边,杨柳树下,都留下了他们并肩的身影。白居易后来在《邻女》诗中追忆:“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那是湘灵十五岁时的模样,已出落得亭亭玉立。
然而门第之见如同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白家虽已家道中落,但毕竟是官宦之后,而湘灵只是普通民女。当白居易向母亲提出要娶湘灵为妻时,遭到了断然拒绝。
贞元二十年,白居易不得不离开符离前往江南投靠亲戚。临别那日,湘灵送他一双亲手绣的鞋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她强忍泪水说道。他紧握她的手,许诺功成名就后必定回来娶她。
可是,命运从不轻易成全有情人。
在江南的日子里,白居易日夜苦读,期待着有朝一日金榜题名,能够说服母亲同意这门亲事。贞元十六年,他如愿以偿考中进士,急不可待地返回符离。然而,白母早已带着全家迁往他处,湘灵一家也不知所踪。
那一刻,他体会到了什么叫“物是人非事事休”。
此后岁月如流,白居易宦海沉浮,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周至县尉、翰林学士等职。虽功成名就,却始终未婚,直到三十七岁才在母亲以死相逼下娶了同僚杨虞卿的妹妹。婚礼那夜,他在新房外的院子里站了一宿,手中的那对玉镯始终没有送出去——那是他曾经为湘灵准备的聘礼。
元和元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那个秋夜,他在浔阳江头送客,忽闻船上传来琵琶声。循声而去,弹琵琶的女子虽已中年,风韵犹存。更让他震惊的是,她弹奏的曲调,竟然是年轻时他在符离教湘灵的那首《长相思》。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他写下《琵琶行》,表面写的是琵琶女,何尝不是在写自己与湘灵的飘零?“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最痛的不是离散,而是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听到曾经的约定。
长庆四年,五十三岁的白居易杭州刺史任满,回洛阳途中路过符离。鬼使神差地,他决定旧地重游。四十年过去了,符离已物是人非。他独自走在熟悉又陌生的小路上,不知不觉来到了当年与湘灵常约会的梧桐树下。
令他难以置信的是,树下站着一个素衣妇人,虽然青丝已成白发,容颜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他一眼就认出了她——湘灵。
原来湘灵终身未嫁,在白家搬走后,她与父亲仍留在符离。后来父亲去世,她靠刺绣为生。这些年,她一直在打听白居易的消息,知道他官场得意,也知道他娶妻生子。她从未打扰,只是默默守候在这座小城,期待着某一天他或许会回来。
这次重逢,两人在梧桐树下从午后谈到日暮。白居易才知道,湘灵这些年来一直靠他当年留下的诗稿和信件度过漫长岁月。她甚至能背诵他后来写的每一首诗。
“你写的《长恨歌》,别人看到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我看到的,是我们。”湘灵轻声说。
临别时,白居易想问湘灵是否愿意随他去洛阳,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已经老了,有了家室,而她也在这里扎根一生。有些错过,一旦发生,就再也无法挽回。
他看着湘灵的身影消失在夕阳余晖中,知道这是他们此生最后一面。
晚年白居易隐居洛阳香山,自称“香山居士”。他放浪形骸,蓄养家妓,看似逍遥自在,却在无数个夜晚独坐灯下,翻阅一本已经发黄的诗集——那是湘灵亲手抄写的他的诗作。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他在《偶作寄朗之》中这样写道。外界以为这是写给好友皇甫朗之的,只有他知道,这个“相思”另有所指。
会昌二年,七十一岁的白居易预感自己时日无多。他让家人取来一个精致的木盒,里面整齐地放着一双已经褪色的绣花鞋、几封字迹模糊的信件、一对从未送出的玉镯,还有一缕用红绳系着的青丝。
秋雨又至,梧桐叶落。白居易闭上眼睛,仿佛又回到了符离的秋天,看到了梧桐树下那个十五岁的少女,正对他嫣然一笑。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何逊的这句诗,他晚年常常吟诵。雨夜滴在台阶上的声音,天明时分暗淡的灯火,像极了人生中那些悄无声息的离别和无法言说的遗憾。
世间有多少爱情,始于“娉婷十五胜天仙”的一见倾心,却终于“老来多健忘”的无奈沧桑。白居易与湘灵的故事,跨越四十年,见证了一个诗人从青涩到辉煌再到衰暮的一生,也见证了一段被时代和命运阻隔的爱情。
也许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遗憾,白居易笔下的爱情诗篇才如此打动人心。他写“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写“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些诗句之所以能够穿越千年依然鲜活,正是因为它们源自生命深处最真实的爱与痛。
秋天的梧桐叶落了还会再长,雨夜过去了还会再来,而有些人,一旦错过,就是一生。这就是白居易和湘灵的故事,也是古往今来无数痴男怨女的共同命运。
当我们在这个秋天听到雨打梧桐的声音,是否也会想起生命中的那些错过与遗憾?是否也会明白,有些爱情,不是因为不够深,而是因为太深,才注定无法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