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修行到最后会变成一个没有情绪和欲望的人吗?

之前总听人说 “修行修到最后就没情绪没欲望了”,我还琢磨过:那不成木头人了?后来跟一位老居士聊过,又看了点禅宗小故事,才

之前总听人说 “修行修到最后就没情绪没欲望了”,我还琢磨过:那不成木头人了?后来跟一位老居士聊过,又看了点禅宗小故事,才慢慢明白 —— 不是 “没有”,是 “不被绑着走”。

先说说欲望吧。普通人的欲望像啥?像手里攥着个热红薯,烫得慌还舍不得扔,要么攥到烫伤,要么慌里慌张掉地上。修行人不是没欲望,是他知道 “我想吃红薯” 是正常的,但不会因为 “今天没吃到” 就闹心一整天,也不会因为 “吃到了” 就想天天顿顿都吃,吃到恶心还停不下。

就像禅宗里有个故事:有人问大珠慧海禅师:“师父,您修行还用功吗?” 慧海说:“当然用功。” 那人又问:“怎么用功?” 慧海答:“饿了吃饭,困了睡觉。” 那人纳闷:“这谁不这样啊?难道我们这也是修行?” 慧海笑了:“不一样。你们吃饭的时候,总想着这菜好不好吃,下顿吃啥;睡觉的时候,要么琢磨白天的事,要么担心明天的事,吃不安稳,睡不踏实。我呢,吃饭就专心吃饭,睡觉就专心睡觉,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念想。”

你看,不是不吃饭不睡觉(这也是欲望啊,生存的欲望),是不被 “欲望背后的执念” 牵着走。普通人是 “欲望指挥我”,修行人是 “我看着欲望”—— 想吃就吃,但不被 “必须吃最好的” 绑架;想做事就做,但不被 “必须做成” 的焦虑困住。

再说说情绪。有人觉得修行人就得永远笑眯眯,不生气不难过,那也太假了。去年一位邻居家老爷子走了,他女儿是常年修行的人,也哭了,但哭完该办的事一件没落,后来她女儿说:“难过是真的,毕竟是亲爹,但我知道‘难过’是情绪,不是‘我’。我陪着这情绪走一会儿,不跟它较劲,也不被它裹着沉下去。”

这不就是禅宗说的 “物来则应,物去不留” 嘛。就像你在院子里晒太阳,来了片云挡住光,你不会跟云吵架,也不会慌 “完了,太阳没了”—— 你知道云会走,光会再来。情绪也是这样,高兴了就乐一会儿,生气了就觉察到 “哦,我这会儿生气了”,不顺着气头说伤人的话、做冲动的事,等那股劲儿过去了,心里还是透亮的。

反过来想,要是真没情绪没欲望,那修行还有啥意思?菩萨还发 “度众生” 的愿呢,这算不算 “大欲望”?佛陀看到众生受苦还会悲悯呢,这算不算 “大情绪”?关键是这欲望、这情绪,是为自己的私心,还是为了更实在的东西;是被它控制,还是能好好待它。

我现在倒觉得,修行到最后,不是变成 “没情绪没欲望的人”,是变成 “不被情绪欲望折腾的人”—— 该笑就笑,该哭就哭,该做事就做事,心里不拧巴,不纠结,像水一样,装在杯子里是杯子的形状,倒在河里是河的形状,却从来没丢了自己是水的本质。

评论列表

LT
LT 3
2025-10-16 09:12
彻底抛弃欲望和感情,与天道同频,本质上只剩下意识思维程序,便可窥见宇宙奥秘!其意识(灵魂)进化为神识,或得永生!
明夷子
明夷子 3
2025-10-18 23:48
纯粹是人言!人间已经没有道,道也不是用来修的[敲打]
梧雨秋梦
梧雨秋梦 1
2025-10-13 14:24
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是这样论述的: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物质产生和决定意识,意识能影响物质(反作用于物质)。 古语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根据辨症唯物主义思想基本原理,人体肉身是物质、是“皮”,思想意识情绪就是长在“皮”上的“毛”。 就这么简单!

日日小记时时修心 回复 10-13 16:42
这又掉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争了

无求夂
无求夂 1
2025-10-13 18:55
这是技术问题,你有能力分出思维能量,弄成思维计算机天道去感染控制人体小宇宙,你当大道,成果你享,活计算机天道干[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