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或工作当中经常出现需要你快速和某人拉近关系的场景。那么今天来聊聊如何通过聊天来达到目的。
整个过程分为两步:先用横向话题找到可以深挖的内容,再用纵向话题定点深入,让对方觉得“这个人懂我”。下面我们来详细拆解。
横向话题的核心是聊感受。你的感受、对方的感受、你们对别人的感受……即使聊到具体的人和事,也是为了引出感受。如果只聊事实,对话就会变成机械的一问一答,永远停留在表面。
横向话题分为两种:
聊公共话题:聊环境相关的内容,比如天气、节日氛围、路上人多不多。这类话题谁都能聊,但没有深度,寒暄一两句即可,不必多说。
聊半私人话题:聊与对方相关但不敏感的内容,比如外表、穿着、首饰、手机。找到这些点后,真诚地夸赞。比如:“你的戒指很精致,衬得手指很纤细”、“你的包颜色和内衬呼应,搭配得像模特一样”。
如果对方反馈积极,甚至主动问你的感受,就可以尝试聊更私密的话题,比如兴趣、工作、老家在哪。但要注意避免审问式对话,这里有三个技巧:
先说自己,再问对方:比如想问对方的工作,先介绍自己是做什么的。
先评价,再继续:对方回答后,先简单反馈,比如“这样做真的不错”,以示尊重和倾听。
分享类似例子:用自己或朋友的经历增强“同伴感”,但要点到为止,不说太多。
如果对方不愿聊隐私话题,说明关系还没到那一步,这时可以转向纵向话题,推进深度。
纵向话题的本质是通过四个由浅入深的提问,挖掘对方做某事的原因,让对方觉得你真正感兴趣且懂他。话题内容不限,但顺序很重要。
我们以“对方脾气好、性格开朗”为例,看看如何层层深入:
直接动机:询问对方为什么能做到某事。比如:“大家都喜欢情绪稳定的人,但这样的人很少,为什么你能做到呢?”注意,提问前先分享自己的感受,避免审问感。如果对方回答模糊,可以追问细节,但不要评价。
注入意义:为对方的行为赋予抽象的感受,比如安全感、自由、乐观。比如对方说“只对父母发脾气”,你可以问:“所以你的好脾气是和有安全感有关吗?如果觉得对方不会离开,你才会暴露真实想法。”然后听对方解释。
行为背景:追问这种行为的来源。比如对方说“以前发脾气导致关系破裂,后来就很少发了”,这涉及到心态或家庭背景。如果对方愿意多聊,还可以延伸聊幸福瞬间、未完成的事、无法原谅的人等。
价值观:前三层聊透后,自然会过渡到价值观,比如对家庭、事业、男女关系的看法。不用在意对错,只要不极端、不评价就行。
想理解一个人,本质是给对方创造表达的机会。大多数人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即使表达了也常被无视。只要你愿意倾听,就已经满足了对方的某种“自恋”,帮了大忙。
更重要的是倾听,不擅自出主意。如果真想给建议,先问一句:“我有个想法,你想不想听?”然后尊重对方的决定。这样能让自己和对方处于平等位置,而不是高高在上地替对方解决问题。这种平等感,才是人与人之间安全感与尊重的来源。
通过这两步聊天法,你不仅能拉近关系,还能成为对方真正信赖的知己。试试看,或许下一次聊天就会变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