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禹
10月11日,四川广播电视台两个动作,在业界引发热议。其一,是正式推出四川观察客户端9.0版本,从而正式构建起一个汇聚全台及社会优质资源、覆盖多种内容形态的综合性视听平台;其二,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广播影视信息网络中心与四川广播电视台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双方在媒体深度融合与技术协同创新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一)
应当讲,当传统媒体在数字浪潮中艰难探寻转型路径时,四川观察客户端的9.0迭代升级提供了一份颇具启发性的答卷。
这场升级并非简单的功能叠加或界面优化,而是一场从内容聚合到生态构建、从内部机制到外部连接的全面革新,更标志着主流媒体从“内容生产”向“生态构建”的战略跃迁,展现出传统广电媒体向智媒平台转型的清晰路径与战略思考。
四川观察9.0的迭代核心,在于打破了传统媒体内容形态的边界。通过集成电视、广播、网络直播、微短剧、短视频、综艺、纪录片、播客等多元内容形态,构建一个“可看可听、场景贯通”的综合性视听平台。这种全形态内容布局不仅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更实现了从“观看媒体”到“使用媒体”的体验升级,使媒体从信息提供者转变为生活陪伴者。
其中,“全台办观察”战略的深度推进与深化落地,体现了川台在媒体融合中的决心与智慧。包括关停分散客户端,汇聚资源至四川观察,凝神聚力打造“超级端”,实现从“单兵作战”到“集团军作战”的转变,这种资源整合避免了内耗与重复建设,形成了集约化发展的合力。
更为创新的是“液态组织”模式的引入,通过模块化组队与任务导向协作,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层级壁垒,让资源得以动态调配,这不仅是组织形式的革新,更是思维方式的变革。
在激励机制上,四川观察通过奖励机制激活了全台的内容创作活力,让各频道频率工作室与个人IP成为垂类运营的“创新引擎”。这种内部创业机制既保留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优势,又融入了互联网的内容创新基因,形成了“全台孵化创意、观察放大传播”的良性循环。
而“开门筑观察”理念的践行,标志着四川观察从封闭的内容生产体系走向开放的生态平台。包括与头部MCN机构合作孵化本土创作者,引入近3000部微短剧版权,联合数百位跨领域创作者等等,这些举措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内容边界。而“观察号”汇聚全省政务、融媒、高校等资源,构建起层次丰富的区域内容池,则展现了媒体作为区域性内容与服务枢纽的新定位。
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则为平台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成立研究院、携手高校与企业建立实验室,由院士领衔提供前瞻支撑,这种对技术与研发的重视,体现了四川观察对智媒时代核心竞争力的清醒认知——技术驱动将成为媒体进化的新引擎。
(二)
在科技赋能方面,四川观察系统打造的数据底座、内容中台、智能内核三大引擎,构建了智媒平台的技术基础。特别是即将上线的“观观智媒体大模型”与AI虚拟艺人,不仅是技术展示,更是对媒体交互形态的前瞻布局,预示着媒体从“传播信息”向“提供体验”的转变。
运营模式的创新同样值得关注。用户成长体系、社群化分层运营、“用户节”等举措,构建了用户与平台的深度连接。而在“川超”赛事中搭建的“一键购票、实时观赛、话题参与、资讯互动、赛程回看”完整闭环,不仅验证了运营模式的有效性,更展现了媒体从内容平台向服务平台拓展的可能性。
四川观察9.0的迭代有着清晰地提示,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已进入深水区,单一的内容数字化已不足以应对挑战,必须进行从内容形态、组织机制、合作模式到技术架构的全面生态重构。这种重构的核心是以用户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以生态为支撑,实现从媒体到智媒的质变。
在信息过载的当下,用户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内容,而是更精准、更优质、更便捷的内容与服务。四川观察9.0的探索,正是朝着这一方向的积极尝试。
应该可以看到,传统媒体转型的关键不在于追赶每一个技术风口,而在于构建持续进化、开放共生的生态系统,以此在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保持生命力与竞争力。而四川观察9.0的航程刚刚开启,它的探索不仅关乎一个客户端的未来,更关乎川台的转型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开放的心态、创新的勇气与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将比任何技术或模式都更为重要。
(三)
与四川观察迭代升级相呼应的,则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广播影视信息网络中心与四川广播电视台同期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广电视听行业在媒体深度融合与技术协同创新领域迈出关键一步。此次合作以“改革、创新、突破”为基调,不仅是一次资源与技术的简单对接,更是对新时代广电行业系统性变革路径的积极探索,其背后折射出行业发展的新逻辑与新方向。
当前,广电行业面临技术迭代加速与媒体格局重构的双重挑战。超高清、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正重塑内容生产与传播方式,而主流媒体也亟须通过转型升级突破传统模式的局限。
可以说,总局规划院、信息网络中心与四川广播电视台的合作具有天然适配性:一方是具备技术标准制定、数据资源与行业治理能力的“国家队”,另一方是扎根区域文化、具备创新实践能力的西部媒体领军者。这种“技术支撑力”与“实践创新力”的融合,既是双方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响应广电总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的具体行动。
此次合作围绕“智媒体”建设展开,聚焦超高清产业链、视听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融合、安全播控与设备国产化五大领域,其核心逻辑在于推动技术从“辅助工具”向“核心生产要素”转变。
例如,中国视听大数据(CVB)与AI技术的结合,将助力内容创作与传播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而超高清技术与多渠道融合的探索,则有望打通内容生产、传输与消费的全链条。这些举措不仅关注技术本身的升级,更注重通过技术重构媒体生态,实现“降本增效”与“安全可控”的双重目标。
此次合作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示范性与可复制性。在文化科技融合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双方通过“共建共享”模式,试图为区域媒体转型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此次签约不仅是技术与资源的简单叠加,更是发展理念与产业生态的重构,有望在媒体深度融合与技术赋能背景下实现创新发展中闯出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