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顺利浇筑,成渝中线高铁简州牵引变电所成功封顶,这座被誉为高铁"心脏"的核心设施正式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标志着成渝中线高铁线路"四电"工程全面攻坚,距离2026年启动联调联试的目标又迈进了关键一步。与此同时,简州铺轨基地已完成首批500米长钢轨储存,借助北斗时空同步监测系统实现毫米级管控,为后续铺轨工程提前打下基础,一系列关键节点的突破,让这条连接西南地区两座核心城市的超级高铁的通车时间愈发清晰。
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核心组成部分,成渝中线高铁自重庆北站起,经重庆科学城、铜梁、大足等8座车站,终至成都站,正线全长292公里,项目总投资高达692.73亿元。但这都不是重点,而引人瞩目的是,这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线路在部分区段预留了时速400公里的提速条件,成为我国首条按400公里时速等级建造的高速铁路。这一前瞻性设计并非空谈,而是建立在全方位的技术创新之上:
线路采用无砟轨道技术,通过"以桥代路"和"隧道穿山"拉直线路,桥隧比例高达85%,其中田柳湾特大桥79米高墩采用液压爬模技术施工,效率提升1.5倍;中梁山隧道创新使用32米D型便梁,攻克了复杂曲线段施工难题。更值得期待的是,CR450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将成为其"动力核心",这款试验时速450公里的列车,在400公里运营时速下的能耗与当前复兴号350公里时速相当,且配备零重力座椅和降噪技术,兼顾效率与舒适。
这条高铁的战略价值远超交通本身。通车后,成渝两地旅行时间将从当前的1.5小时压缩至50分钟,真正实现"双城同城"。更重要的是,它将与西成高铁、郑渝高铁等多条线路连通,形成西部高铁枢纽,推动成都至上海7小时、重庆至上海6小时通达,加速成渝地区与长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的要素流动。对沿线而言,铜梁将结束"无铁"历史,安岳柠檬等特色农产品可借高效物流走向全国,大足石刻站距景区仅0.8公里,预计年增游客300万人次,文旅与产业活力将被全面激活。
从2022年11月开工至今,成渝中线高铁的每一步进展都标注着中国高铁的新高度。随着联调联试进入倒计时,这条交通大动脉将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新的动能,更向世界展示中国高铁技术的领先力量。2027年通车之时,必将成为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中最亮眼的交通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