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请允许“全红婵”不完美:放下冠军滤镜,看见一个18岁的女孩

当18岁的全红婵只是因为体型出现些许变化,就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甚至有人开始猜测她是否遭遇伤病、状态下滑时,你有没有想

当18岁的全红婵只是因为体型出现些许变化,就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甚至有人开始猜测她是否遭遇伤病、状态下滑时,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我们究竟是在关注一位优秀的运动员,还是在强求一个永远停留在“14岁天才少女”光环里的完美符号?这个在东京奥运会上一战成名,惊艳世界的姑娘,如今不过是个刚成年的孩子,却要承受远超同龄人的审视——从训练中的每一个动作,到私下里的穿搭发型,再到与队友陈芋汐的每一次同台,都被无限放大、品头论足。

可很少有人记得,她首先是全红婵,一个正在经历青春期的普通女孩,其次才是站在领奖台上的冠军。今天,我们最该做的,或许是亲手摘下那层强加给她的“完美滤镜”,还给她一个本该属于18岁的、可以犯错、可以探索的成长空间。

很多人对全红婵的印象,似乎还停留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的泳池边。那时的她,刚满岁,个子不高、眼神清澈,用三个满分动作刷新纪录,成为中国跳水队最年轻的奥运冠军之一。“天才少女”的标签从此便牢牢地贴在她身上,也让公众不自觉地将“完美”定义成她的固定属性——娇小的体型、稳定地发挥,毫无杂念的专注,这些都成了衡量她是否“合格”的标准。可时间从不会为任何人停留,14岁到18岁,是一个人身体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黄金期,身高在长、体重在变,自我意识也在不断觉醒,全红婵自然也不例外。

当她的体型因为成长出现正常波动时,质疑声却接踵而至:“是不是训练不认真了?”“会不会影响动作完成度?”仿佛所有人都忘了,她不是一台精准的跳水机器,而是一个会经历青春期发育的孩子。要求一个18岁的姑娘永远保持14岁的身体状态和技能,本身就是在违背客观的成长规律,就像要求一朵刚绽放的花永远停留在花苞状态,太不现实了,也违背生命成长的客观规律。

更让人揪心的是,舆论对全红婵的苛责,早已超出了竞技本身,延伸到了她探索自我的每一个角落。前段时间,有消息称她在训练之余开始尝试读书、接触一些跳水之外的新鲜事物,这本该是一个年轻运动员拓宽视野、丰富人生的好事,却有人站出来质疑:“是不是分心了?”“难道不想好好跳水了?”仿佛在大家的认知里,全红婵的人生只能有“跳水冠军”这一个维度,任何对自我边界的探索都是“不务正业”。可我们忘了,成长的本质从来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充满了试错与探索的旅程。就像我们身边的每一个18岁青年,有人在尝试不同的兴趣爱好,有人在规划未来的职业方向,这些探索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在为自己的人生寻找更多可能性。

全红婵也一样,她或许会在读书的过程中找到新的热爱,或许会在接触新事物时发现不一样的自己,这些都是她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所应拥有的权利。舆论对她每一点“不一样”的挑剔,都是在无形中给她套上枷锁,扼杀一个年轻人本该有的活力与好奇心。

在所有加诸于全红婵身上的压力中,最让人难以接受的,莫过于将她与队友陈芋汐无休止地比较。“全红婵这次又输给陈芋汐了,是不是状态不行了?”“陈芋汐更稳定,全红婵是不是该多向她学学?”每次赛后都会出现类似的声音,仿佛她们之间不是并肩作战的队友,而是必须分个高低的对手。可很少有人会想,每个人的成长轨迹都是独一无二的,陈芋汐有她的优势和节奏,全红婵也有她的特点和潜力。强行将两个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性格禀赋、不同的训练节奏的孩子放在一起对比,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更重要的是,这种“为你好”的比较,不仅会破坏两人之间的队友情谊,还会给全红婵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她需要面对的不仅是比赛的压力,还有来自外界“不如别人”的评价。时间久了,这种压力会慢慢演变成变她进路上的绊脚石,让她在比赛中变得不自信,甚至失去对跳水本身的热爱。要知道,真正的竞技体育,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较量,而是每个运动员超越自我的过程。

说到底,我们用单一的“冠军标准”去要求一个正在全面成长的18岁年轻人,本身就是一种残酷且不科学的行为。全红婵或许在跳水领域有着过人的天赋,但她同样会经历青春期的迷茫,会有自己的小情绪,会在探索人生的过程中犯错。这些都不是“不完美”的表现,而是一个真实的人该有的样子。对她最好的支持,从来不是用放大镜盯着她的每一个缺点,也不是用“完美冠军”的标签绑架她的人生,而是允许她拥有一个普通18岁青年该有的自由——可以慢慢成长,可以偶尔犯错,可以在跳水之外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就像一棵大树,只有在自然的阳光下按照自然规律自由生长,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如果总是被强行修剪成人们期待的盆景,反而会失去最本真的生命力。全红婵的人生,不该只有泳池里的方寸之地,更该有广阔的天空让她去翱翔。

所以,从现在开始,让我们试着放下挑剔的目光,多给全红婵一些理解和包容。当她在比赛中发挥出色时,我们为鼓掌欢呼;当她偶尔失利时,我们给她鼓励和安慰;当她尝试新事物时,我们为她打气。不要再拿她和别人比较,也不要再用“完美”去绑架她的成长。毕竟,她首先是全红婵,一个值得被温柔对待的18岁女孩,然后才是我们心中的冠军。最后,我想问问屏幕前的你:如果你是全红婵,面对这些舆论压力,你最想听到的一句话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让我们一起用温暖的声音,为这个正在成长的姑娘撑起一片自由的天空。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