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深秋的一个周末,没事去家附近公园散步,瞧见一棵罗汉松下掉了满地成熟的果子,就蹲在树下捡种子。公园保洁阿姨路过瞅了我半天,终于忍不住问:“姑娘,这青疙瘩能吃?捡一兜不嫌沉啊?” 我脸一下就红了,赶紧说 “就是种着玩”。
如今,当初捡的那些 “青疙瘩”,已经长成三棵小罗汉松,摆在书房里枝叶层层叠叠,特别好看。楼下玩盆景的王大爷来串门,摸了摸枝干说:“再养十年八年成老桩,能值不少钱呢!” 以前我总跟风买花苗,一盆罗汉松小苗花市卖百八十块,还总被我养死。王大爷却说:“养花的最高境界是‘不花钱办大事’,老辈人常说‘种籽落地能成林,捡来培育省千金’,公园的罗汉松、银杏种子都是宝贝,捡几粒回家好好伺候,既能成景,还越养越值钱。”
我照他的方法试了两年,现在阳台不光有罗汉松,还有银杏、紫薇,快成一片 “迷你小森林” 了。客人来总问 “养这些得花不少钱吧”,我笑着说 “全是公园捡的”,他们都不信。今儿就把 “捡种子变宝贝” 的实在招、我踩过的坑,还有王大爷教的种植技巧,跟大家唠唠 —— 逛公园见这两种树的种子,别嫌丢人捡 5 粒,按步骤种,几年就能养成值钱盆栽,这份从种子养起的成就感,比买现成的花过瘾十倍!
01 罗汉松:捡熟籽、磨硬壳,20 天冒芽,养出盆景老桩王大爷说,捡罗汉松种子得挑 “成熟的”—— 青绿色、椭圆形像小号橄榄,捏着硬邦邦、没摔裂的最好。我第一次捡没经验,见着个头大的就往兜里揣,连软乎乎、一捏还流脓的也捡了,结果回家泡两天全烂了,白忙活一场。后来才听王大爷说,软的是没熟的,根本出不了芽,得选表皮光滑、捏着扎实的。
处理种子是最容易翻车的环节。第一年我捡了 10 粒种子,直接丢进土里,一个月没动静,挖出来一看,种子还是硬邦邦的,一点芽都没冒。王大爷知道后笑我:“你这就是‘懒汉种庄稼’,没找着窍门啊!罗汉松种皮比核桃壳还硬,不磨破个口,芽根本钻不出来!老辈人种这个,都先用砂纸磨一磨,这是祖上传下来的经验。”
后来他手把手教我处理:先把选好的种子泡清水里,每天换次水,泡两天外层皮就软了,然后使劲搓掉 —— 软皮黏糊糊的,搓不干净容易发霉,得费点劲;露出里面黄棕色的硬壳后,找张细砂纸轻轻磨硬壳的一端,磨个小缺口就行,别磨太深,不然会伤着里面的胚芽(就像剥花生别剥坏仁一样);磨完再泡一天温水,让水分渗进去 “唤醒” 胚芽,泡完的水有点发黄,那是种子在 “喝水” 呢。
播种用一次性餐盒就行,千万别用深盆!王大爷说:“小苗根浅,深盆容易积水烂根,餐盒透气还好控制水量。” 先在餐盒底部扎 5-6 个排水孔,土用园土 + 河沙按 2:1 混,千万别加底肥,小苗扛不住。然后把种子平放,间隔 3-5 厘米别太挤,盖 1 厘米厚的土,浇透水,再盖层扎了小孔的保鲜膜透气,放客厅散光处就行。我当时把它们放阳台窗帘后面,每天早上掀保鲜膜透透气,20 天左右就冒出嫩绿的小芽,细细的茎顶着两片小叶,跟豆芽似的,特可爱。
等小苗长到 4-5 片叶,就得赶紧移盆。选个口径 15 厘米左右的陶盆,土用腐叶土 + 园土 + 珍珠岩按 3:2:1 配,移的时候一定要带土球,别用手直接拔,不然根容易断。王大爷叮嘱:“罗汉松喜阳但怕晒,幼苗期中午得挡挡强光,尤其夏天,拉个纱帘就行;等长到半米高,再让它晒全天太阳。” 浇水也有讲究,摸盆土表面往下 2 厘米干了再浇,沿盆边慢慢浇,别浇到叶心,不然容易烂芯。我现在每月给它们浇次稀释的豆饼水(按 1:100 配,别太浓),枝叶长得又密又绿,摸起来硬挺挺的。
最有意思的是给罗汉松 “做造型”!趁枝条还没木质化(摸着软乎乎的,一折就弯),用细铝线轻轻绑出喜欢的形状,我照着网上的盆景图绑了 “斜干式”,把枝条往一边拉着固定。王大爷说:“绑的时候别太紧,会勒伤枝条,每过俩月记得松一次线。” 现在我的罗汉松顺着造型长,比花市卖的千把块盆景还自然。王大爷家那棵罗汉松养了十二年,枝干粗得跟我手腕似的,去年有人出价五千买,他都没卖:“这是看着长大的,比花钱买的有感情,以后能当传家宝。”
02 银杏:捡 “黄果子” 要戴手套,水苔催芽,水培土培都好看我阳台的盆栽银杏,是前年秋天在马路边捡的种子种的,现在长到半米多高。今年春天发新叶时,嫩绿色的小叶子像小扇子,如今慢慢变色,到深秋就会变成金黄色,风一吹哗啦啦响,别提多好看了。但捡银杏种子得留神 —— 那黄色果肉黏糊糊的,直接用手碰特容易过敏,我第一次没戴手套,搓完果肉手痒了好几天,还起了小红疹。
王大爷见了笑我:“你这就是没听老辈的话!这果肉叫‘黏皮果’,沾手上得用肥皂水搓三遍,处理时必须戴手套!” 银杏种子得捡自然成熟掉在地上的,别摘树上没熟的绿果子。捡回来先放阴凉通风处晾两天,让果肉变软,再戴厚手套把果肉搓掉,露出里面的白色硬壳,用清水冲干净,再晒一天晾干。
处理硬壳有个巧劲,是王大爷教我的:用老虎钳轻轻夹种子的圆头端,夹出个小缝隙就行,千万别夹碎(跟开核桃别弄碎仁一个道理),夹太碎胚芽就坏了。催芽得用水苔,这是王大爷传我的 “秘方”:“水苔保水又透气,催芽率比土高十倍,我种银杏一直用这个。”
先把水苔泡在清水里,泡软后挤掉多余水分(别挤太干,攥着能滴水就行),铺在浅盘里,再把处理好的种子一一摆上去,夹开缝隙的那端朝下,最后盖层薄水苔,放 20℃左右的散光处,每天早上喷点水保持湿润。我当时把它们放暖气旁的窗台上,28 天就冒出大白根,像小虫子似的顶着 “小脑袋”,特精神。
催芽后能水培也能土培,我两种都试了,各有各的好看:
水培:找个奶茶杯,杯盖扎个比种子略小的孔,把种子卡进去,让白根刚好碰到水面,别泡太深,不然根会烂。放客厅散光处,每周换一次晾过的清水,不用直接用自来水。不到一个月就长叶,白色种子托着绿扇子,摆书桌上当摆件,比超市买的塑料装饰好看多了。
土培:土用园土 + 腐叶土 + 粗沙按 3:3:1 配,选 15 厘米的塑料盆,种的时候让种子 1/3 露在土外,别全埋了,不然芽会被闷死。浇水见干见湿,摸盆土表面干了再浇;秋冬空气干,每天早上用喷壶给叶片喷点水,叶子更水灵。我土培的这棵比水培的壮,枝干更粗,秋天黄叶时,活脱脱一棵迷你行道树。
王大爷说:“银杏是植物里的‘活化石’,长得慢但寿命长,养 3-5 年能长成小乔木,摆客厅特上档次。而且这树越老越值钱,花市上五年的老桩得卖三百多一盆,自己种不花钱,还更有成就感。”
03 捡种子的 “小窍门”除了罗汉松、银杏,王大爷还教我认公园里其他 “宝藏种子”:紫薇的种子像小扁豆,秋天成熟后掉地上,捡回来晒一晒、泡软了就能种,春天发芽快,开花还好看;枫树的翅果像小翅膀,捡回来去掉翅膀,泡两天水直接种土里,秋天叶子会变红,比买的枫树小苗还皮实。但捡种子有俩规矩,王大爷反复叮嘱我:
一是别捡发霉、虫蛀的,要选捏着硬实、颜色鲜亮的;二是别捡没成熟的,比如软乎乎的青罗汉松果、还挂在树上的绿银杏果,没熟的种子没胚芽,种了也是白费劲。
去年我捡了紫薇种子,图省事没泡就直接种,结果一颗都没发芽。王大爷说:“你这就是偷懒!不管啥种子,先把种皮泡软了再种准没错,老辈人常说‘水浸种籽出芽快,干种入土难翻身’,这是多少代人试出来的理儿。”
你去逛公园,要是见着罗汉松的 “小青橄榄”、银杏的 “黄果子”,别嫌丢人,蹲下来各捡 5 粒。按我说的磨壳、催芽、养护,用不了几年,就能养成一片 “小森林”,说不定还能当传家宝。老辈说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咱捡种子种树,养的是耐心,长的是风景,赚的是价值,这份不花钱的养花乐,可不是谁都懂的,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