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诺贝尔奖又成了热门话题。但一到诺奖揭晓,某些人就跟按了开关似的:“你看,又是欧美日!还不是应试教育毁了创新?体制问题没跑了!” 这话听得人耳朵起茧,可这群喷子不仅无知,眼睛还专挑 “西方滤镜” 看 —— 他们追捧的诺奖,早成了笑话集。
先说说这诺奖的 “含金量”:1992 年和平奖给了危地马拉的曼楚,结果她那本催泪回忆录全是瞎编的,评委后来都不敢提这本书;巴基斯坦少女玛拉拉拿奖时,本国网民骂她 “西方道具”,说她躲在英国炒作,连私立学校都禁她的书。还有发动战争的某大国总统.......。更讽刺的是 2025 年化学奖的 MOF 技术,最大商业市场明明在中国,新疆的碳捕集、沙漠集水全靠它,喷子却盯着奖状装瞎,看不见咱实实在在的突破。
有网友锐评:“合着袁隆平喂饱他们,北斗给他们导航,还不如个造假回忆录得主值钱?” 这些人眼里只有 “从 0 到 1” 的噱头,却鄙视 “从 1 到 N” 的民生奇迹。小米刚搞出 3nm 芯片硬刚苹果,就有人喷 “用台积电算什么本事”,可他们忘了苹果高通也靠台积电代工,这双标玩得真溜。
再说教育,日本诺奖得主坂口志文在地方大学十年没人理,美国得主布伦考被裁员后遭高校拒绝,这说明创新本就靠长期坚持,跟啥教育体系没绝对关系。宜昌一中开了诺奖班,深圳学生能跟诺奖得主面对面,中国教育早在补短板了,喷子却还抱着十年前的偏见不放。他们咋不说说诺奖评委的 “神操作”?爱因斯坦得物理奖不是因为相对论,而是不起眼的光电效应,这评审水平能当标准?
喷子们最爱拿西方尺子量中国,可西方媒体都困惑了:中国就一个屠呦呦,咋科研实力快追上美国了?中科院都压过哈佛了,他们还在揪着诺奖说事儿。要知道,连发明毒气的哈伯都拿过化学奖,这种奖的评判标准,配指点中国体制?
总结下来,这些喷子要么是真无知,要么是坏 —— 无视诺奖的滞后性,忽略中国的战略选择,更看不见诺奖自身的笑话。等十几年后,咱们现在的成果该拿奖了,这群人会不会又说 “诺奖含金量下降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