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健康事业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宫颈癌防治作为关乎女性健康的核心议题,正迎来重大转型与突破。科技与医疗的深度融合,为应对这一疾病带来全新希望。
9月14日,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由北京陆士新医学基金会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与医学论坛网共同承办的“肿瘤治疗创新进展与药物研发新趋势论坛”上,上海吴淞材料实验室基因与细胞技术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深圳市双科医学研究院院长周双念教授,以《中国促进妇女宫颈癌早防早控新模式(深圳南山)阶段性成果》为题发表演讲,系统介绍了深圳在加速消除宫颈癌试点项目中的创新实践与关键技术突破。
周双念教授
背景与使命:响应全球战略,践行国家行动宫颈癌是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2030战略》,2024年全球宫颈癌新发病例约66.1万,死亡病例约34.8万。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始终将宫颈癌防治列为公共卫生重点。2023年,我国印发《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明确要通过早防早控降低宫颈癌的发病与死亡负担。
图源:周双念教授演讲幻灯
上海吴淞材料实验室基因与细胞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依托上海与深圳“双中心”区位与政策优势,致力于推动材料科学与生命医学的交叉融合,催生原创技术突破与产业创新。该中心旨在建设国际一流的科研机构,构建个性化医学和科技创新的良性生态。周双念教授指出,深圳试点项目不仅聚焦技术创新,更重在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宫颈癌防治新路径,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实践参考。
深圳试点: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前沿与科技创新高地,在宫颈癌防控方面同样走在全国前列。创新中心联合南山区相关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推行多项创新实践。
新技术:DNA级预警与个性化医疗体系
基于周双念教授提出的宫颈癌变“免疫-蛋白-基因”演变学说及“免疫微生态”与“肿瘤微生态”生物屏蔽学说,团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宫颈癌DNA级预警cD-L1检测技术,并整合个体化医学方案、靶向协同干预、数字化健康管理及保险保障,构建出一体化诊治体系。
该技术可实现适龄妇女的早期筛查与DNA级预警,指导个体化靶向干预,并能对HPV感染人群实现精确分层——区分一过性感染、自愈性感染与癌变驱动类感染,实施分级管理。这一技术突破实现了从病因学向病变学的跨越,显著提升早诊早治水平。
周双念教授强调,宫颈癌并非由HPV感染直接引起,而是病毒持续感染后突破人体免疫屏障,病毒蛋白整合入宿主DNA引发原癌基因突变所致。免疫系统的稳态与韧性成为感染转归的关键。
图源:周双念教授演讲幻灯
新模式:“五个全覆盖”的一体化防治
在深圳的健康街道、健康企业试点中,创新中心提出并实践“五个全覆盖”路径:健康教育与课堂全覆盖、保险保障全覆盖、病变早期预警全覆盖、高危人群管理全覆盖、癌变人群规范整治全覆盖。
该模式整合居家采样与医院门诊,配套“3+1”保险保障体系(涵盖医保、大病保险、综合保险及单癌种个性化补充保险),显著提升筛查可及性、覆盖面和可持续性。
周双念教授指出,该模式通过系统性创新实现管理闭环,保险体系解除群众顾虑,推动女性从“怕检、怕确诊”转向“主动检、有保障”。结合居家采样与AI辅助,更多女性得以便捷参筛。精准分层管理也为不同风险人群提供个性化治疗策略,进一步提高防控效果。
图源:周双念教授演讲幻灯
新机制:多学科交叉与产学研融合
创新中心通过跨学科协作推动技术研发与转化。与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共建联合实验室,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完整创新链。该合作机制不仅提升科研效率,也为宫颈癌防控提供了集成解决方案。
周双念教授表示,跨学科合作是创新体系的核心。通过汇聚多领域专家,团队已构建宫颈个性化防控“医-研-用”服务平台,实现防治范式的系统性变革,为推进科研转化探索出高效路径。
临床价值与卫生经济效应:双重效益显著创新中心的实践不仅在技术上实现领先,更在临床转化与社会经济层面产生深远影响。
临床突破:个性化免疫治疗成效显著
团队基于自主CARLN与MOE构建的“海通模型”及新材料技术,开发出新一代个性化免疫治疗策略。该技术依据“免疫-蛋白-基因”演变理论,旨在重塑患者自身的抗肿瘤免疫力。
一项针对85岁高龄浸润性宫颈癌患者的探索性研究显示,通过多组学数据建模,定制个性化靶向免疫治疗方案,实现免疫记忆驯化、靶向识别、免疫归巢与能量重塑,辅助策略调节肿瘤微环境。3个月内患者肿瘤由4.4×3.5×1.5cm显著缩小至1.5×1.4cm,展现出优异治疗效果。
周双念教授透露,该个性化免疫治疗技术目前已可实现因人施治,在多种驱动因素类肿瘤的综合诊治中均显示出突破性潜力。
图源:周双念教授演讲幻灯
效应凸显:卫生经济学价值获验证
深圳试点通过“DNA级预警”与“分层管理”实现精准防控,突破传统“一刀切”诊疗局限,尤其对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的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数据显示,新模式下高危人群综合医疗费用下降69.64%,表明大多数患者在癌前病变阶段即获得低成本干预,避免进展为浸润癌及相应高额治疗支出。
据《BMC Medicine》发表的研究,有效防控可显著降低宫颈癌负担。周双念教授强调,宫颈癌防治不仅属公共卫生范畴,更是高效的社会经济投资。通过前期投入与精准干预,可大幅节约晚期治疗成本,保障女性劳动力健康,为社会经济发展营造更稳定、健康的人力环境,其效益远超出医疗卫生领域本身。
图源:周双念教授演讲幻灯
结语:多方协作,共促全球消除宫颈癌深圳试点为全球宫颈癌消除行动提供了实践范例与技术支撑。创新中心将继续发挥“双中心”优势,推动个性化医学发展与科技创新生态建设。通过持续探索新技术、新模式与新机制,为中国乃至全球消除宫颈癌贡献智慧与方案。
周双念教授强调,推动全球消除宫颈癌不仅是科学家的责任,也需全社会共同参与。创新中心将持续加强与国内外机构合作,共同促进宫颈癌防治技术的创新与推广。
来源:陆士新医学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