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南昌航空大学好不好?学子屡获大奖,背后秘密是什么?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浪潮中,航空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兼具理论功底与实战能力的人才需求愈发迫切。而高校作为人才培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浪潮中,航空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兼具理论功底与实战能力的人才需求愈发迫切。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如何打破“纸上谈兵”的壁垒,让学生在真刀真枪的实践中锤炼本领?

南昌航空大学以“以赛育人”为核心抓手,交出了一份既贴合产业需求、又助力学生成长的亮眼答卷。

走进昌航的校园,“赛场即课堂、成果即答卷”的理念早已融入育人全过程,而学子们在各类高水平竞赛中的表现,正是这份理念最鲜活的证明。

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上,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的团队没有局限于传统实验方案,而是将绿色化学理念与工业需求结合,研发出《绿色化学理念下电镀锌实验的改进与创新设计》—— 这套方案不仅解决了传统工艺的污染问题,更在华中赛区斩获一等奖后,一路冲进全国总决赛拿下二等奖,让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变成了能落地的技术方案。

同样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有第十八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35名来自航空制造与机械工程学院、航空制造产业学院的学子,横跨机械、电子两大赛道,不仅捧回2项团体一等奖,更拿下27 个人奖项,从精准的图纸绘制到复杂的产品建模,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昌航学子扎实的工程素养。

这些成绩绝非偶然,而是昌航数十年如一日深耕“实践动手能力强”育人特色的必然结果。很多人好奇,为何昌航学子总能在竞赛中脱颖而出?答案藏在学校对人才培养体系的精准打磨里。

昌航深知,要让学生在竞赛中出彩,首先要让课程“接底气、贴产业”:该校不仅打造了《飞机装配原理与工艺》《航空航天概论实践》等22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更紧跟数智化趋势,推动“人工智能+专业”的深度融合。其研发的 “航空发动机热加工技术智能教学平台”,还入选了教育部“人工智能+高等教育” 典型应用场景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航空产业的前沿技术。

但光有课程还不够,实践平台是“以赛育人”的重要支撑:昌航搭建的航空构件数智化制造创新实践平台,覆盖了航空产品从设计、制造到装配的全流程,学生在这里能亲手参与真实航空构件的研发。

更难得的是,昌航的“以赛育人”从未停留在“拿奖项”的层面,而是形成了“竞赛—教学—产业”的良性闭环。在备赛过程中,指导教师会把技术攻关的经验反哺到课堂教学中,让更多学生受益;而学生在一次次调整方案、应对答辩的过程中,不仅锤炼了创新思维,更培养了抗挫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这些看不见的“软实力”,比奖项本身更能让他们在未来的职场中站稳脚跟。

如今,当航空强国建设的号角愈发响亮,南昌航空大学的“以赛育人”模式,不仅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更像一座桥梁,一边连着课堂里的知识传授,一边连着产业里的人才需求。

在这里,每一个在竞赛中闪耀的身影,每一次技术突破的尝试,都是南昌航空大学为航空产业输送“新鲜血液”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