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美外交动作不断,特朗普宣布要来中国搞会谈,还说明年要访华。中方回应得很谨慎,只说“待程序确认”。这背后双方都在较劲,都想掌握主动权。美国在贸易、安全上不断施压,中国也不示弱,福建舰入役、邦交国数量变化都是筹码。
美方立场也在变。拜登之前说“不支持台独”,中国则要求改成“反对”。这种一字之差背后,是法理效力的差别。台湾在中美博弈里像变数,特朗普之前靠交易手腕谈过美墨关税,这次可能用同样逻辑。就像他处理阿富汗撤军那样,关键时刻可能撇开台湾止损。
台湾现在麻烦不少。邦交国一个接一个没了,连圣文森特都转向了, WHO观察员资格怕是保不住。岛内赖清德团队支持率跌破20%,年轻人越来越倾向统一。加上财政窟窿越来越大,民进党只能冒险,比如重启核四电站或挑起渔民冲突,可能擦枪走火。
中美都在算成本。要是打起来,舆论、金融、粮食都会受影响。双方只能通过军演、舆情战互相警告,实际动手可能性低。但台湾军购F-35被拖,半导体厂又往大陆搬,这些细节显示局势在变。
眼下各方都在算计,一步棋错就可能影响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