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拉斯维加斯的某个动物园,发生过一起悲剧事件。一名叫做蒂芙尼苏尔坦的驯兽师,被自己从小喂大的老虎“蒙特”扑倒,肱骨被一口咬碎,最终失血过多去世。要知道,蒙特平时连睡觉都黏着她,所有人都觉得它被“驯化了”。可是,为什么老虎还会攻击,自己熟悉的驯兽师呢?
你以为,蒂芙尼・苏尔坦的情况是个例?大错特错!根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圈养大型猫科动物安全报告》,里面清楚记载了,2010-2023年期间,美国发生的68起圈养虎伤人事件,其中死亡人数23人。
比如,2017年,美国一名男子养了8年的老虎“萨米”,平时能一起看电视、梳毛,可是当他弯腰捡笼子里的玩具时,萨米却突然扑上来撕破了他的喉咙。
那么,老虎为什么无法被人类驯化呢?
其实,动物学家早有定论,真正的驯化需要“多代基因筛选”。比如,家犬是人类花了3000多代,约1.5万年时间,筛选出温顺、不攻击人的个体,才形成现在的品种。
而圈养的老虎,哪怕是从小由人类养大,基因里的野生本能还保留着90%以上,这是动物学家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而且,每只野生老虎的领地有100-400平方公里,靠气味标记边界。当圈养时,它会把笼子当成“迷你领地”,食盆、窝边就是“核心区”。据悉,蒂芙尼出事时,正是伸手去拿蒙特食盆里的剩肉。在老虎眼里,这可不是“清理”,而是“抢食物+闯领地”,因此出现攻击是本能反应。
还有,老虎的眼睛对“移动的物体”特别敏感,哪怕主人突然抬手、弯腰,都可能被误判成“猎物在动”。动物行为学家通过实验发现,驯兽师在圈养虎面前快速挥手,80%的老虎会立刻低头、弓背,摆出捕猎姿势 。哪怕平时再温顺,本能反应也不会变。
话说,养圈养虎的人,基本上都会犯一种错误。把老虎的不攻击当成“温顺”,把靠近当成“亲近”,其实都是自我安慰。
动物学家说,老虎的不攻击,本质上是“容忍”。圈养时它没有地方去,只能依靠人类提供食物,所以会忍着手碰、梳毛等行为,就像寄人篱下一样,凡事都要忍耐。
而且,小老虎才几斤重,看起来像“大猫”,可是长到3岁左右,体重超150公斤,本能和力量会突然“觉醒”,之前的温顺会慢慢消失。很多伤人事件都发生在这个阶段,就是因为主人没意识到,幼虎和成年虎不是一个物种,还像以前一样随便碰,结果惹来了灾祸。
现在看来,从小养的老虎会咬人,不是因为“它坏”,而是因为它根本没被驯化。基因里的野性、能咬碎骨头的力量,都是天生的。蒂芙尼的悲剧不是意外,而是人类总想“把野生动物变成宠物”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