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真格基金王强:寻找创造风口的人是关键

“口红式创新”已成过去式。“我是王强,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北京大学本科的人文训练(英语语言文学)给予了我想象力的肌理;纽

“口红式创新”已成过去式。

“我是王强,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北京大学本科的人文训练(英语语言文学)给予了我想象力的肌理;纽约州立大学研究生的科学训练(计算机)又植入了理性、逻辑的血脉。创建真格前,曾联合创建了新东方,当然不是那所颇有名气的同名厨师学校。投资之余,我喜爱搜集英文珍版书,因为对我而言,每一张真正的书⻚都是一个微缩的精彩世界。”

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 王强

以下,分享王强的创投观点——

01哪些人才是真格最看好的?

我们并不鼓励所有的投资人士捕捉风口,判断风口来了,那已经太晚,在风口诞生之前,我们到哪去寻找去能够创造风口的人,这是关键。

从投资角度来讲,这四象限实际上是越来越清晰的,成为了真格投资哲学的具体体现和实操化的基础。

第一,我们特别专注于所谓老司机。他一上到创业的车道,他知道该怎么做。

第二,他是操盘手。操盘手就意味着他的背景是来自于大厂,他在那个环境里,他一定真正的带领过团队,实际完成过一种里程碑式的创新式的转型。

第三,就是小天才。小天才就是很多大学生甚至大学还没毕业,还在草创阶段,但是充满着创造力。

第四是科学家,我们是特别专注于科学家,他的血脉里有一种独特的或者特别强烈的企业家精神。这四个象限构成了真格基金投资核心的一个基础。

02创立真格至今,北京创新创业趋势的变化

如果我们回顾这十几年来真格成立的阶段,中国特别是北京的创新创业的版图变迁来说,它是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你在高精深这些科学领域,科技领域的深度不够。

那么在现在创业,它就是一个门槛。现在的不同就在于,资本和市场还有创业者都在呼唤你在某些领域,科技属性的领域,你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和你的产品服务将来能够给市场带来真正实质性的变化,解决真正痛点的东西。

03“口红式创新”已经不行了

单纯的商业模式的一点,我称之为“口红式的创新”,已经不行了。我把创新创业做了一个比拟,一种口红似的,就是你抹上去看起来挺好,但是你擦掉了和你没抹是一样的,它不改变你整个人的基本的状态。

另一个是我称之为外科手术型的,就是你这个产品或者服务,你得动某些东西,它能够改变机理,改变内在的东西,这是第二层次。在我看来,真正的科技创新它应该打到骨髓,它应该基因层次的。

回到现在,我们是呼唤基因层次的,你真正改变的是什么?如果你不改变任何东西,就小打小闹,这个市场已经不在了,资本也不会投这样的东西。

04当前中国投资生态与十多年前比有何不同?

回望十多年前真格成立之初,如果谈中国的投资生态或者创新创业生态有什么和现在的不同,我觉得——

第一,大家对于投早期,其实理性的判断还不是那么强,投早期你要投有深度的,而不是早期项目一定会成长,这是非常粗放的理解。

第二,当年我觉得资本不像现在这么活跃,因为当时资本还是很小,你从真格的资本也可以,我们成立的时候资本才相当于3,000万美金。比较10年前,中国的创投圈里,资本的扩大,也是像真格一样大量的放大了。所以那个时候资本是很稀缺的,所以创业者那时候能够找到一点钱,本身就算成功了。大家都拿着BP天天找投资人。

现在变化了,现在其实是投资人在反过来要找创业者了,因为钱多了,流动性大了,但是那些标的在哪?高质量的标的在哪?这就需要机构也好,投资团队也好,它不断地反反向杀到创业者的群体里去寻找那些可投标的。

还有一个变化是,10年前大家都野蛮生长,什么都可以做。这些年或者这十几年,随着中国的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的商业的整个环境的发展,资本有序化也帮助资本来省钱了,如果无序,大家就是乱竞争了,所以有序是一件对企业对资本都好的事情。监管我也意识到,通过监管的政策的实施,其实这些年投资它的目标也越来越清晰了。企业我觉得对于创业团队来说,它主要做什么也清晰了,因为它知道哪些是红线,你不能碰的,哪些是灰色地带,你最好别碰,你只做那些既非灰也不踩红线的东西,你的企业长久生命力就可以走下去。

05新一代创业者,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首先他们所面对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在我们那个年代,我之所以说野蛮生长,是因为环境也是野蛮的,现在从监管角度,从政策角度,从营商环境的合规性角度来说,它有很多清晰的界定。

第二,创业的第四代有什么特点?他们所从事的创业项目,科技含量远远超过前几代的人,因为他们是数字时代的原生居民,所以他们实际上是紧跟着整个世界数字化转型成长起来的,所以他们所做的任何的项目都带着这个时代的科技的属性。

第三,我们这一代只会工作,他们年轻的一代还会享受生活,也是蛮有意思的。你看他们新一代的生活方式,到酒吧里去工作、打打游戏、参加比赛去交流交流,比我们生活得精彩。我们是六七十年过来,所以从韧性角度来说,说可能会要强一点,因为吃惯苦了,他们都是蜜罐子里长大的。

第四,他们资本环境非常好,现在只要没有想法,基本上都能拿到钱,虽然有窗口期,但是拿钱的概率很大。我们当时是根本不可能想到外来资本,这是不可能的。

06对北京下一步建设国际创新中心的期待

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实际上就是在创新中心成长起来的。

如果说期待的话,第一个它要把守住人才优势,这是北京之所以成为全中国创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的原因。我不知道从数据来说它是不是顶尖,但是至少过去若干年,我知道中关村上市公司是在全国能排到非常靠前的。北京高校荟萃,科研机构遍布,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人才,科研机构的人才,他将来怎么能够愿意留在北京去创业,这是首要的。

人才怎么会留下来?相关的整个从资本,从商业,从营商的环境,从法制角度来讲,它必须营造一个和其他城市不同的,这能让它得天独厚,省掉他创业的所有成本的,特别对企业家有友善的环境。

另外,我觉得北京相比其他城市,它有国际化的优势,国际化优势就是利用这种高校,利用这种科研机构,利用北京的包括人文的一些优势,我们怎么去凝聚世界上的这些有创造力的人才,能够来北京创业。这个也是提升北京作为一个创业生态,它的质量和它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一个基础。

最后一个,我希望北京从营商这个环境角度来说,它应该坚定不移的打造一个中国营商环境治理的名片。这种治理环境就意味着,如果北京从市场监管角度来说,对于一些初创企业进行监管的话,它一定要做到充分的调研。

任何政策实施都是“双刃剑”,如果北京能够从这个高度来打造所谓文明经商环境,合法经商环境的一个名片,将来北京科创基于前面几种因素,它的资本不缺,资本是最多的,创业人才是最多的,它的人文环境也是最丰富的等等,它就变成了综合优势。可以想象,它的明天是多么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