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贾母为何给林黛玉换窗纱?她在薛宝钗屋里说过原因,好多人都忽略了

《红楼梦》第四十回,贾母带着刘姥姥游览大观园,第一站来到林黛玉的潇湘馆。(贾母)因见窗上纱的颜色旧了,便和王夫人说道:“

《红楼梦》第四十回,贾母带着刘姥姥游览大观园,第一站来到林黛玉的潇湘馆。

(贾母)因见窗上纱的颜色旧了,便和王夫人说道:“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来就不翠了。这个院子里头又没有个倚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这绿纱糊上反不配。我记得咱们先有四五样颜色糊窗的纱呢,明儿给她把这窗上的换了。”

贾母此时换窗纱,其实不大适宜。

此时已经是秋天——

首先,从丫环们打扫落叶可以推测出来:

次日清早起来,可喜这日天气清朗。李纨侵晨先起,看着老婆子丫头们扫那些落叶,并擦抹桌椅,预备茶酒器皿。

其次,从李纨给贾母准备菊花也能推测出来:

李纨忙迎上去,笑道:“老太太高兴,倒进来了。我只当还没梳头呢,才撷了菊花要送去。”一面说,一面碧月早捧过一个大荷叶式的翡翠盘子来,里面盛着各色的折枝菊花。贾母便拣了一朵大红的簪于鬓上。

秋天渐凉,林黛玉体弱,开窗户的时间减少,在这种情况下,用旧窗纱对付一个秋天,等到明年夏天更换窗纱其实更好。

另外,从荣国府的生活日常来看,半旧反而更能彰显富贵本色。

很多人以为,富贵人家一切都是新的,其实不然。贾政和王夫人房里的东西都是半旧的。

《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一进荣国府,去拜见贾政时,看到屋里是这样的:

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

脂砚斋怕大家读不懂“半旧”含义,专门留下一个批注和一个故事:

三字有神。此处则一色旧的,可知前正室中亦非家常之用度也。可笑近之小说中,不论何处,则曰商彝周鼎、绣幕珠帘、孔雀屏、芙蓉褥等样字眼。

近闻一俗笑语云:一庄农人进京回家,众人问曰:“你进京去可见些个世面否?”庄人曰:“连皇帝老爷都见了。”众罕然问曰:“皇帝如何景况?”庄人曰:“皇帝左手拿一金元宝,右手拿一银元宝,马上稍着一口袋人参,行动人参不离口。一时要屙屎了,连擦屁股都用的是鹅黄缎子,所以京中掏茅厕的人都富贵无比。”试思凡稗官写富贵字眼者,悉皆庄农进京之一流也。盖此时彼实未身经目睹,所言皆在情理之外焉。又如人嘲作诗者亦往往爱说富丽语。余自是评《石头记》,非鄙弃前人也。

由此推测,旧窗纱也能彰显出贾府的富贵本色。

那么,贾母为何还要给林黛玉更新窗纱呢?

直到薛宝钗的房间时,贾母才巧妙说出答案。

贾母带着刘姥姥下一站来到薛宝钗的蘅芜苑时,看到宝钗屋里“雪洞”一般,什么玩器都没有,贾母忍不住发了一通牢骚,而这段话,才是贾母给林黛玉换窗纱的真正原因。

贾母是这样说的:

“使不得。虽然他省事,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象;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你们听那些书上戏上说的小姐们的绣房,精致的还了得呢。他们姊妹们虽不敢比那些小姐们,也不要狠离了格儿。”

贾母这段话,重点在于“精致”二字。

在贾母看来,年轻姑娘们的房间,应该布置得精致一些,这样才符合她们的身份,而薛宝钗的房间太过素净,反而显得不吉利,这也是贾母所说的“忌讳”。

所以,贾母给林黛玉换窗纱,根本是为了追求“精致”二字。

贾母追求精致处处可见。

《红楼梦》第十八回,贾元春省亲当晚,大观园里处处透着精致:“船上亦系各种精致盆景诸灯,珠帘绣幕,桂楫兰桡,自不必说。”

“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刘姥姥醉酒后误入贾宝玉的房间,只见“只见一个个锦笼纱罩,金彩珠光,连地下踩的砖,皆是碧绿凿花”,恍惚之间,还以为走进了哪位小姐的绣房。

贾母为何追求精致?因为这是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是贾母的生活价值取向。

贾母是贾府的老祖宗,她经历了贾府最鼎盛的时期,这让她始终保持着对精致生活的追求。

这种追求,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体现在精神层面。

贾母喜欢热闹,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喜欢听戏、赏花、喝酒,这些都是她对精致生活的追求。

而林黛玉作为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贾母自然希望她也能过上精致的生活。

所以,贾母给林黛玉换窗纱,并不在意季节的变化,也不会去斤斤计较算小账,而是希望林黛玉能够活得更加精致,更加快乐。

掩卷深思,精致生活是一种境界。尤其是年轻的职场女性,精致是善待自己,渲染美丽。在追求美和精致上,要像贾母一样,不受时光束缚,不受规矩所扰。毕竟,真正的精致,是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