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黑瞎子岛,中俄边防兵持枪对峙数十年,界碑旁的铁丝网寒光凛凛!
这座被铁丝网割裂的争议之地,如今竟成了中俄合作的试验田!
“东方第一争议地”变成“东方第一合作岛”。
那些嚷嚷着 “俄罗斯该还100万平方公里” 的声音,怕是要被现实狠狠打脸了!
黑瞎子岛的铁丝网拆了,中俄在这儿干了件大事
你可能没留意,今年夏天的黑瞎子岛有点不一样。
江边上的老界碑还立着。
但旁边新修的跨境大桥已经跑起了集装箱货车。
俄罗斯的冰淇淋和中国的小家电在同个市场摆着卖。
这地方搁二十年前,还是两国边防兵隔着江堤互相瞅的地界儿。
现在倒成了中俄 “远东大开发” 的样板间。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俄方今年居然放行了中国企业去修军民两用港口。
就在岛东边那块以前挂着“军事禁区”牌子的地方。
工期定在2026年,到时候军舰和货轮能一块儿靠岸。
这事儿在十年前想都不敢想。
俄罗斯以前总防着中国在远东“人太多”,现在不光敞开土地。
发了1.2万份土地许可证给中国投资者,主要用于农业和旅游业开发。
连能源勘探都让中国公司掺和了。
为啥转性了?
俄乌冲突后,俄罗斯西边的路被堵得差不多了。
远东这块地再不盘活,怕是真要荒着。
中国这边呢,东北振兴正缺个出海口。
黑瞎子岛恰好卡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交汇处。
从这儿修条陆海联运通道,东北的货物去欧洲能少走15天,成本降四成。
所以你看,铁丝网一拆,两边都得实惠。
总有人翻老黄历。
说19世纪俄罗斯抢了中国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现在该还回来。
别惦记那 100 万平方公里了,边界早定了
这话听着解气,但不符合实情。
2004年中俄签了《边界东段补充协定》。
把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全敲定了。
黑瞎子岛就是那时候“一分为二”的,一半归中国,一半归俄罗斯。
现在地图上,两国边界线画得清清楚楚。
界碑都立到了厘米级。
中国外交部早说过,这事儿“翻篇了”,是“世代友好的保障”。
倒不是说历史不能提,只是别拿老账当现实。
就像家里老宅子当年被邻居占了块地,后来两家坐下来划清了界,现在该琢磨怎么合伙做生意,不是天天吵着要拆墙。
中俄这几年的贸易额都突破2400亿美元了,真要为那100万平方公里闹僵,谁都不划算。
一提中俄合作,好多人就觉得是俄罗斯卖石油,中国给点钱。
能源合作不止卖油气,现在玩的是 “技术共治”
这话放十年前还行,现在早升级了。
今年最新数据,中俄原油贸易本币结算占比超90%。
美元?早不是主角了。
更厉害的是,不光卖油气。
连怎么挖、怎么运、怎么用,都要一起琢磨。
北极那个LNG-3项目。
中国企业不光出钱,还带着自己的钻井设备和模块化技术过去。
国产化率干到45%,比以前高了一大截。
俄罗斯的工程师现在常往中国跑,学啥?
学氢能储运技术。
中国团队刚突破了液氢储存的技术瓶颈,打算在库页岛搞个大项目。
计划2030年建成后,俄罗斯的天然气能直接转成氢气运到中国。
还有人工智能管电网。
中俄正合着研发一套系统,让西伯利亚的风电和中国东北的光伏能“智能配对”。
这玩的已经不是买卖,是“技术共治” 了。
有人说俄罗斯现在“落后了”,得靠中国。
从 “各扫门前雪” 到 “搭伙闯世界”,这步棋走对了
这话太片面。
俄罗斯的油气、矿产家底厚。
中国的制造能力和市场大。
本来就是互补的。
西方制裁逼着俄罗斯往东看,中国正好需要稳定的能源和资源。
这不是谁求谁,是互相搭梯子。
黑瞎子岛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刚开业。
中俄联合打造的物流中心年货运能力达130万吨。
“西伯利亚力量”管道今年送的天然气,够1.3亿户家庭烧一年。
连俄罗斯的年轻人都跑来中国东北参加技术交流营,学高铁和新能源技术。
这些事儿,比纠结历史上的领土争议实在多了。
说到底,国家之间的关系。
就像过日子,老翻旧账过不好。
盯着眼前的活儿一起干,才能把日子过红火。
中俄现在走的路,大概就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