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刚帮部门一个应届生收拾烂摊子——他因为领导改了他3行PPT,当众摔了键盘说“你不懂专业”,结果月底绩效直接打C,季度晋升名额也黄了。
看着他红着眼问我“凭什么”,我只想狠狠摇醒他:孩子,和领导较劲,是职场最赔本的买卖,没有之一。
我刚工作那会,也犯过这蠢病。
当时领导让我改一份市场报告,我觉得自己查了3天数据,逻辑天衣无缝,他让改的地方全是“外行指挥内行”。我表面应着,背地里根本没动,还在报告末尾加了句“数据已核实,建议按原版本执行”。
结果呢?报告交上去,领导没骂我,就当着全部门的面说“这份报告没人跟进,换个人做”。
那之后,但凡有好项目,轮不到我;有培训机会,没我的份。我憋屈了半年,直到有次和老同事喝酒,他才点破:“你以为你在争‘对错’?领导要的是‘听话’——不是让你盲从,是让你别当着所有人打他的脸。”
那天我才明白,职场里的“较劲”,从来不是“你对他错”的博弈,是“你要不要吃饭”的选择题。
我之前有个同事,做运营的,能力特别强,但就是轴。
有次领导让他把活动预算砍20%,他觉得“砍了预算活动就废了”,直接在会上跟领导吵:“你这是瞎指挥!预算不够怎么拉新?”
领导没跟他争,就说“那你再想想方案”。
结果他气不过,写了封长邮件发到大群里,把预算明细、活动逻辑列得清清楚楚,暗指领导不懂运营。
隔天,HR就找他谈话了——不是领导告状,是大群里的总监觉得“这人不服从管理,团队不好带”。
最后他被调去了边缘部门,干了半年就离职了。
你看,他赢了“预算该留多少”的道理,却输了岗位、输了机会。领导手里攥着你的绩效、晋升、资源分配权,你跟他较劲,就像拿着鸡蛋碰石头——石头没碎,鸡蛋先烂了。
我后来跳去新公司,遇到个特别通透的领导。
有次我做的方案有个漏洞,他指出来的时候,我第一反应不是“我没错”,而是“您觉得这里怎么改更合适?”
他愣了一下,然后跟我讲了他的思路——其实他不是否定我的方案,是担心风险。我顺着他的话补了个风险预案,方案很快就过了。
后来他跟我说:“我不怕下属犯错,就怕下属跟我较劲。我每天要对接总部、盯项目、管团队,哪有时间跟人争对错?我要的是有人帮我解决问题,不是给我添堵。”
是啊,领导也是人,他要的不是“你比他聪明”,是“你能跟他一条心”。你跟他较劲,本质上是把他当成了“敌人”,但他本该是能帮你成事的“队友”。
我认识个姐姐,30岁就做到了部门经理,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跟领导较劲,不如琢磨怎么让领导帮你。”
她刚做主管那会,想推一个新业务,但手里没资源。她没直接跟领导要,而是先写了份详细的可行性报告,里面特意加了“这个业务能帮部门完成季度KPI的15%”。
然后她找领导汇报:“老大,我有个想法,能帮咱们部门冲一下KPI,但我手里的资源不够,您看能不能给我批两个人,再帮我对接下市场部?”
领导一看能帮自己完成指标,立马就同意了。最后业务做成了,她晋升了,领导也因为KPI完成得好,拿到了总部的奖励。
你看,这才是职场的聪明人——不跟领导较劲,而是把“领导的需求”和“自己的目标”绑在一起。他需要业绩,你需要机会,你们是利益共同体,不是对立面。
我见过太多年轻人,把“敢跟领导较劲”当成“有个性”“有骨气”,但职场从来不是看你“敢不敢”,是看你“能不能”。
你能帮领导解决问题,你偶尔怼他一句,他可能觉得你“直爽”;你不能帮他成事,还天天跟他较劲,他只会觉得你“碍事”。
我那个应届生同事,后来找我道歉,说“早知道听你的,不该跟领导硬刚”。但世上没有后悔药,他失去的晋升机会,再也拿不回来了。
所以,别再傻了。
和领导较劲,赢了争执,输了前途,这才是真的蠢。
与其花时间跟领导争对错,不如花心思琢磨:他想要什么?我能给他什么?我怎么能借着他的资源,让自己往上走?
毕竟,职场里的“赢”,从来不是赢了谁,而是你能不能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跟领导较劲,是最不值当的“内耗”——别让你的脾气,毁了你的本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