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美国处心积虑对付中国,哪个盟友最好用?美智库坦言:日本最好用

对于如今的中美关系来说,拉拢盟友来对中国进行施压,已经成为了历届美国政府的核心国策,只不过问题的关键在于,鉴于中国的综合

对于如今的中美关系来说,拉拢盟友来对中国进行施压,已经成为了历届美国政府的核心国策,只不过问题的关键在于,鉴于中国的综合国力呈现爆炸式增长的趋势,大量处于亚太地区的美国核心盟友,都已经意识到了一点,对于反华这件事,只能说不能做。因为一旦擦枪走火,沦为战场的只会是他们的本土而非美国。针对这一全新现实,美国国内的一家智库进行了全面性的分析,并用“听话程度”,将一些美国的盟友们划分为369等。

特朗普又要用日本来对付中国了吗?

美国卡内基和平研究会在10月初发布了一份重磅报告,详细调查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盟友的角色,并且认为,并不是所有的美国盟友,都能在美国的战略当中扮演一个良好的角色,甚至,一些美国盟友已经成为了美国重要的战略负资产。

报告进一步指出,对于目前的美国来说,日本是在亚太地区最为重要的盟友,不仅双方有着诸多领域上的全面合作,更是因为日本与中国爆发冲突的可能性极小,因为日本本身在供应链上不愿意与中国进行脱钩,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给美国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军事负担,同时,也将美国投入到了爆发全面冲突的阴霾当中。

而且更要命的是,韩国方面不愿意配合美国的战略实施反华立场,在中美两国之间奉行“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双方不得罪立场,与美国的核心出发点相悖,同时,在潜在的台海冲突当中,韩国也没有多大的可能性对美军提供一定支持。

因此在美国看来,如果将地理位置局限在亚太地区,那么日本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韩国。

报告还提到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另一个小伙伴菲律宾,并且认为,美国因为菲律宾而卷入冲突的可能性最高,而南海问题本身也并非是美国的核心利益所在。

从美国对亚太盟友的价值排序中,不难看出其战略逻辑的核心矛盾:既想借助盟友力量遏制中国,又怕被盟友拖入非核心利益冲突,这种 “既要又要” 的心态正在让美国的亚太布局陷入两难。

日本虽然是最佳选项,但供应链上与中国的深度绑定,注定其无法完全沦为美国反华的马前卒,所谓全面合作也只能是水中明月。

从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的表态就可以看出,没当首相之前咋咋呼呼,一上任马上表态不参拜靖国神社,就算是惺惺作态,也是一种扭转。

韩国的两边不得罪立场,本质是对自身利益的理性考量,美国想强行绑架其战略,只会加剧盟友间的信任裂痕。

尹锡悦因完全倒向美国,现在正在受审,而新上任的李在明,明显在在中美之间较为中立,甚至李在明在野期间,该党派多次派出议员访华,缓和与中国的关系。

另外,与菲律宾的在南海的冲突风险,在三国中堪称最不可控变量,从地理上看,菲律宾占据南海多个岛礁,且与中国存在直接领土主权争议,其周边海域是国际航运关键通道,一旦在岛礁问题上与中国发生摩擦,极易升级为局部冲突。

更要了老命的是,菲律宾自身的战略诉求与美国存在明显错位,马科斯希望借助美国军力强化对争议岛礁的实际控制,甚至在资源开发上获取更多利益,为此常主动在南海挑动局势。

但美国仅想将菲方作为对抗中国的前线,并不愿为其局部领土争议付出全面冲突的代价。

这种一方激进求保护,一方谨慎避战的错位,让美国无比尴尬,若不支持菲律宾,会削弱自身在亚太的同盟可信度。

若过度支持,又可能被菲律宾绑上战车,卷入与中国的直接直接对抗,而南海问题对特朗普来说本就并非美国核心利益,这种投入与回报一旦失衡,自然会进一步放大了美国的霸权风险。

所以,盟友的价值从来不是单向索取,而是利益互助,当美国的战略诉求与盟友的现实利益背道而驰时,说的再天花乱坠也会沦为空中楼阁,这一点,其实早已经反复论证,曾经的塔利班、伊朗都是美国坚定的盟友,但是最好反而成了美国最大的反对者。

那么,面对盟友间的利益分歧与冲突风险,美国究竟该如何调整亚太战略,才能避免陷入 “盟友越多,负担越重” 的困境?

亚太版北约彻底被特朗普瓦解?

如果是在拜登时代,美国放行全面联合盟友的政策,那么这些盟友之间的差异,美国丝毫不在乎,因为关键在于能否构建出一个新的区域性联盟,也就是所谓的亚太版北约。

但如今,特朗普重新扛起了孤立主义的大旗,那么就该好好的与这些美国的挚爱亲朋来算一算账了。应该说卡内基的这份报告,完全是出于美国的利益出发,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因为半岛问题对于美国而言涉及到了极其关键的核问题,而菲律宾与中国之间的冲突,如果擦枪走火那么演变成为全面性的海空大战,双方最终也只会是以核交换来收场,这对于美国来说显然非常的不值当。

而“不听话的韩国”,本身对于美国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变数。虽然韩国依赖驻韩美军来防卫北方的朝鲜,但韩国在供应链上也已经接入到了中国的市场当中,若中美真有一天决裂,韩国怎么“站队”,恐怕还真的不好说。

拜登时代的美国,为构建亚太版北约,对盟友间的差异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哪怕日本的供应链依赖、韩国的 两边下注与菲律宾的冲突风险客观存在,只要能拼凑起区域性联盟,便愿意暂时搁置矛盾。

可当特朗普重提孤立主义,美国的战略重心瞬间转向利益清算,昔日被视为挚爱亲朋的盟友,如今都成了需要算清成本与回报的合作对象,卡内基这份报告的合理性,恰恰在于精准戳中了美国不同时期战略逻辑的核心:一切围绕自身利益打转。

半岛问题的核阴影,让美国对韩国的态度更显复杂,朝鲜的核威慑始终是美国在东北亚的 心腹之患,而韩国作为应对朝鲜的前沿阵地,本应是美国的 关键棋子,但韩国在供应链上与中国的深度绑定,却让这枚棋子充满变数。

若中美真的决裂,韩国一边依赖驻韩美军抵御朝鲜,一边又无法割舍中国市场带来的经济利益,其站队选择将直接影响美国在半岛的战略布局,这种 “左右为难” 的处境,让美国对韩国的信任始终打折扣。

更值得警惕的是菲律宾冲突的核风险底线,南海若因擦枪走火演变为全面海空大战,核交换的结局对美国而言无异于赔本买卖,既无法从南海获取核心利益,还可能陷入与中国的核对抗,这种风险远超美国能承受的范围。

特朗普的孤立主义,正是看到了这种得不偿失的隐患,才急于与盟友算清利益账,避免被拖入无意义的冲突。

美国的盟友政策从来没有 “永恒的伙伴”,只有 “永恒的利益”,政策转向的背后,是对自身战略成本与收益的重新权衡。

既然特朗普的孤立主义已将利益清算摆上台面,那么当盟友的利益诉求与美国的成本控制产生激烈碰撞时,美国会选择牺牲哪个盟友的利益来保全自身?这场 “算账游戏”,又将如何改写亚太地区的同盟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