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冷门DAC”小尾巴?简评原道Octave

不知道有多少人都被原道的烟雾弹给骗了,当初在展会上听Octave这个小尾巴的工程机时,其实从外观规格来看应该知道它不是个

不知道有多少人都被原道的烟雾弹给骗了,当初在展会上听Octave这个小尾巴的工程机时,其实从外观规格来看应该知道它不是个入门级产品,而以原道的调性呢,但凡是稍微上了点价格的东西,肯定是会把堆料堆满的,而因为小尾巴设备的体积与硬件空间有限,所以不论是媒体、烧友、乃至是同行,都会优先询问Octave使用的DAC选型,但当时他们卖了个关子,说是用了一个“非常冷门的DAC”,而当最终公布型号为ESS 9039Q2M时,我这才意识到冷门的不是型号,而是价位。

这个时候肯定有人要说了,这个无良kol之前不是一直抨击那些唯芯论的用户吗,怎么恰起原道的饭来还打破原则呢?原因很简单,从体积的角度来说,做小尾巴类似于螺丝壳里做道场的行为,本质上几个核心部件确实基本上能够决定声音品质的上下限,而Octave除了高性能的9039Q2M DAC以外,还配备了两颗SGM8262的大电流运放和多枚LDO电源芯片,加上9039Q2M DAC虽然是一个QFN封装的低功耗版本,但性能上限是颇高的,与9039Pro一样均采用的是第四代HyperStream架构,针对便携移动端设备把输出通道缩减为了双通道,但依然拥有最高130dB的动态范围与-126dB的失真表现。那可能有人要问,小尾巴里能不能用上9039Pro这种旗舰级DAC?理论上,你要是想塞进去让它出声当然没问题,但对便携设备来说很难平衡好它的性能与功耗的关系,尤其是对外部电源要求极高、还得额外部署外部电流IV转换,对从手机取电的小尾巴来说是完全不现实的事,更何况还有接近400元的采购价所带来的高昂物料成本。此外,9039Q2M的“低功耗”这个事儿是相对的,Octave自身的待机电量消耗并不低,也许是出于保护手机等音源设备电量的需求,Octave只有在耳机口检测到插头插入时才会激活硬件,这个特性在小尾巴设备里不多见,上一次看到类似的设计还是在旷世的产品里。

简单带过下开箱。Octave的主要配件是一根高纯度4芯铜镀银线芯和一个USB-A口的转接头,机身正面是无屏幕设计所以视觉上的一体性很强,只有一个并不算明亮的指示灯。

东西虽然不贵,但是机身质感还是非常在线的,航空铝CNC的金属外壳配上双面钢化玻璃背板,不论是玻璃本身还是机身的磨砂的触感都非常细腻,除了三个常规功能键以外,还有一个独立的增益切换拨杆,但是这个拨杆有一些虚位,装配得不够紧实,算是机身做工为数不多能挑的小槽点了。不过这个增益拨杆上做了特殊纹理来增强摩擦力,方便盲操。此外,Octave还有一个紫色的版本,我个人觉得机身质感还是灰色的更好一些(在任何行业里,其实紫色系的工艺都是难度较大的,考虑到价位能理解)也有对应的手机磁吸配件,感兴趣的可以去电商平台查看详情。

Octave官方给到了4.4口最高550mW这一非常高的输出功率数值,虽然标注了32欧的负载,但并没有标注失真条件、也没有给到低阻和高阻的其它数据,所以对它的带负载能力以及有效功率还是需要打个问号。还是希望原道后续可以在产品详情页中给出比较清晰的失真值标注,如果是基于满载的输出功率,参考意义就不大,所以这里就不去纸上谈兵了,聊聊我对它的声音看法。

原道自家的旗舰型号Rockies倒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参考耳塞,它继承了自家NX8身上比较保守的能量感表达、但是人声有很好的清甜感,是目前同价位的一个比较现代声的万金油流行调音,而很多用户出于对ESS家音色的不信任、担心“数码味”过重或者调音过于偏素,不过初听之下我就打消了疑虑,因为在声音调教上,原道还是把Octave打造成了一个挺注重中低频氛围的走向,你能够感受到充分的中低频肉感、饱满热情的人声与相对偏包围感的声场,中高频虽然也算是线条分明、但并没有什么突兀的锐度表现与过激的高频能量感。我认为原道在给Octave调音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了消费级市场用户的口味需求、与发烧友们追求的素质声音做了一个平衡,与我们刻板印象中的“典型ESS芯片声”预期并不不相符,乃至和许多431XX方案的竞品相比,Octave甚至是一个相当有味道的型号。

在声场的表达方面,Octave因为中低频的结像厚度、人声的丰满度,所以注定了它的声场风格绝对不是那种开阔辽远型,横向规模算是中上、纵向的高度较为平庸,你可以理解为塑造出来的声场“高度”不算高,但在同类型、同风格的产品里,Octave比较难得的是整体的纵深带来的立体感,导致虽然它虽然不算在横向规模上出彩,却可以胜任绝大部分Live类录音的表达,包括古典与流行、爵士,尤其是在搭配很多动圈产品时可以带来非常自然的混响氛围与舞台感。人声的部分,Octave厚薄适中、密度较高,音色是中性中带一些轻微的明亮度与清秀感,虽然人声距离较近,但并不算是很突出染色或者主打模拟味的风格,干净之余有着一定的润泽度,所以在人声适应性上是较为杂食的。但是从听流行的角度来讲,我并不喜欢Octave高增益下的表现,它人声口型的结像位置会有一些上顶、往鼻梁那儿冲,而低增益下的人声口型更自然、边缘更清晰,但在器乐的表达上,高增益下的Octave在高频方面鲜活度更加,虽然有很强的能量感,能量感算是收放有度的,在充分释放信息量的前提下刺激度控制良好。

从适用人群来讲,Octave它不仅可以满足挑剔的发烧友们对推力、动态、密度、信息量、结像与声场规模的需求,基本上没有明显的短板,又可以满足消费级市场、初烧用户对于人声“贴脸度”、润泽度,以及对一些素质感的需求与强调,毕竟它一耳朵还是能够听出很高的密度与能量感,如果未来我给我身边的非烧友朋友们送小尾巴的话,Octave是属于我非常愿意去采购的那个。整体而言,虽然9039Q2M+双SGM8262的组合对配置党们而言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存在,但原道并没有因为物料成本

(毕竟一个DAC芯片都接近40元的采购价了)的高昂去缩减机身的做工、调音的细腻度,在400多价位上,Octave是一个杀伤力极强、也会让传统厂商们非常忌惮的一个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