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南华大学怎么样?“金课”数量位居省属高校前三!

在高等教育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本科课程质量早已成为衡量一所高校办学实力的核心标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作为教育部“双万计划

在高等教育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本科课程质量早已成为衡量一所高校办学实力的核心标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作为教育部“双万计划”的核心内容,更是高校教学水平的“金名片”——它不仅代表着课程内容的前沿性、教学模式的创新性,更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培养质量。

能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中持续突围,意味着高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优质教学资源上具备扎实的功底与鲜明的优势,而这样的高校,往往能为学生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成长平台。从最新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来看,南华大学的表现相当亮眼。

此次,南华大学共有12门课程成功入选,更关键的是,这12门课程覆盖了线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线下、社会实践五类课程类型,实现了“国五类”国家级一流课程的全覆盖,这一突破在省属高校中并不常见。

且具体来看,该校优势学科的引领作用十分突出:衡阳医学院贡献了4门课程,涵盖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等核心医学课程,既体现了该校医学专业的深厚积淀,也能通过线上课程和混合式课程,让优质医学教学资源触达更多学生。

电气工程学院和计算机学院则分别凭借冲击电压发生器相关实验、微信小程序开发实战等课程,展现了工科专业在实践教学与前沿技术结合上的优势,尤其是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能有效解决工科实践教学中“高成本、高风险、难复现”的痛点。

再加上此前首批认定的7门、第二批认定的13门,南华大学目前累计拥有3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位列省属高校前三,这样的成绩足以说明其课程建设的持续发力与稳定实力。尤其是对想在医学、核相关专业、工科领域深造的学生来说,南华丰富且优质的课程资源,能为学习和发展提供切实的支撑。

就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干课程《模拟电子技术》为例,一直都是学生心目中“一听就懵”的“魔鬼”课程。而南华大学主讲这门课程的教师陈文光没有选择降低难度,而是另辟蹊径,独创了历史穿越、虚实融合、故障密室逃脱相结合的“三步破局”教学魔法,让枯燥的理论变成生动的科技探索。

从爱迪生效应到现代集成电路,陈老师用科技史的宏大叙事串联知识点,让电子管、晶体管和AI芯片“隔空对话”。同时,他还在实验室设置“电路谜题”,模拟火箭电源故障、医疗设备信号干扰等真实场景,让学生化身“工程师”排查问题,实现故障密室逃脱。这种沉浸式学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战能力,更培养了系统思维。

当然,陈文光老师的教学成果不仅体现在课堂,更在于学生的成长中熠熠生辉。近五年,他指导的学生团队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中斩获一等奖18项,获国家级奖项总数达34项。2023年他的学生团队更是凭借“三相AC-DC变换器”项目,击败众多高校强队,夺得了全国总冠军,人才培养成效显而易见。

从课程类型全覆盖的硬核实力,到教师团队将“魔鬼课程”化作探索舞台的创新巧思,南华大学用3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证明:优质教育从不是冰冷的数字堆砌,而是无数教育者用智慧与热忱搭建的成长阶梯。再加上类似《模拟电子技术》这样打破常规、充满奇思妙想的课程,难怪能让无数学子直呼“选南华,入股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