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加勒比惊变!美舰开火引爆十国怒潮,马杜罗硬刚特朗普,中俄出手搅动风云

加勒比的海风近来有了金属味。 八月底起,美国舰队从佛罗里达、波多黎各同时出动,天上是P-8巡逻机嗡嗡盘旋,海面上是驱逐舰

加勒比的海风近来有了金属味。 八月底起,美国舰队从佛罗里达、波多黎各同时出动,天上是P-8巡逻机嗡嗡盘旋,海面上是驱逐舰的炮口闪光。海面不再平静,像被铁皮搅开的旧伤口。

9月3日凌晨,一艘挂着委内瑞拉旗的小艇被“罗斯福”号锁定。直升机照明弹拉亮夜空,几秒后,海面成了火光的镜子。十一条命没能浮上来。白宫几小时后承认行动,说是总统批准的“反毒任务”。视频里火焰腾起,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语气平静——“这只是开始”。 可那艘小艇,连一袋毒品的影像都没留下。

接下来两周,大西洋上空的轰鸣没停过。9月19日,P-8低空投弹,委内瑞拉东北海域又沉了一船。渔民说,夜里信号弹比星星多,商船都绕道。10月3日,“杜威”号导弹巡洋舰发射鱼雷,又是一阵水柱,四人漂浮。赫格塞思举着卫星图,称之为“精确打击”。第二天,“罗斯福”号再动手,直升机悬停,海面再次沸腾。海岸警卫队打捞到的,只剩弹壳、破碎的救生衣和几袋漂浮的毒品包。 血迹漂在浪上,美国说是“证据”。

特朗普在海湖庄园的集会上笑着挥手,声称要“彻底阻断毒流”,悬赏五千万美元指向马杜罗。反毒?还是试探?那一幕像极了冷战的老片段,只是背景换成了加勒比。

南美各国忍不住了。 8月21日,美洲玻利瓦尔联盟开紧急会议,十国代表线上同框。古巴外长指着地图,说美国战机已经越过委内瑞拉海岸线——“这不是反毒,是入侵。” 次日,多国外交部开记者会,文件一份接一份递到联合国。哥伦比亚渔民抱怨捕捞量跌三成,商船乱了航线。 9月15日,联盟再声明,直言“这是侵略”。 10月3日,他们干脆把袭击坐标全标在地图上,红点一片,像是烧焦的烙印。加勒比共同体也表态:别让加勒比成战场。

马杜罗知道压力在逼近,他也没打算退。 9月21日,他写信给特朗普,说委内瑞拉不是毒源,愿意对话。信到了华盛顿,却被原封退回。于是他转身召集民兵,上百万人在海滩排开阵列,沙滩上旗帜猎猎,F-16从海面掠过美舰“杰森·邓纳姆”号上空。那一刻的画面,不像演习,更像宣告。 9月23日,他签署“外部动荡状态令”,动员820万民兵,无人机巡逻海岸,预备随时反击。

他在电视讲话里提到俄罗斯和中国,说“他们没有帝国的野心”。 莫斯科随后表态,支持委内瑞拉主权。中国三次发声,连续点名反对美国的军事行动——反对威胁、反对破坏地区和平、反对干涉内政。文件被新华社同步全球转发。加拉加斯的街头电视里,人们在看这些新闻,掌声夹杂着一种难辨的情绪——既是期待,也是焦虑。

马杜罗在忙着稳盟友,俄顾问团入驻军区,中国资本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与其说他在“反抗”,不如说他在筑墙,一砖一瓦,全靠政治支撑。

可另一边,美国国内也并不平静。 10月5日国会听证会上,民主党议员追问行动合法性。赫格塞思摆弄着领带,说司法部授权了。 授权?他没提国际法。 特朗普在佛罗里达集会上讲得更直接:“打毒枭,保美国。”掌声有,却带着裂痕。部分议员私下说得更狠——“这是换旗行动,不是缉毒。”

9月27日联合国大会上,委内瑞拉代表举起地图指责,美国的红点太多。俄中代表附和,会议厅嘈杂得像旧时代的外交剧场。与此同时,加勒比渔民还在为生计绕行警戒区,空船靠岸。 战争阴影并非炮火那头的事,它正溢出到每个渔网、每个港口的账本里。

美国海军如今在加勒比布下八艘舰艇、千余陆战队,还有一艘核潜艇。 官方说是“反毒部署”,却拿不出一份确凿证据。 委内瑞拉指责这是法外打击,哥伦比亚总统也罕见发声:这不是抓捕,而是谋杀。联合国专家称其为“法外处决”。

10月初,委内瑞拉在拉奥奇拉岛举行三天军演,十二艘舰艇、二十二架飞机、二十艘小艇齐动。 “如果他们登陆,我们不会后退。”马杜罗说。 海风呼啸,背景里传来远处的炮声。

伊朗外长的声音从德黑兰传来:“这违反了联合国宪章,是霸凌。” 这句评价被许多人转发,却没人真相信它能改变什么。

加勒比依旧在晃,像被搅动的旧世界。 美国舰队的灯光还亮着,天边的雷达波反射出一层冷色的光。 而在那片水域之下,沉着的,不止是几条渔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