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那几天,杭州的景区可热闹了,人山人海的,结果有人发了个照片,说看到了罗家英,我的天,那个唐僧,就是《大话西游》里的那个唐僧,他居然在景区里扮唐僧,这下可炸开了锅,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79岁了,还得了癌症,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跑出来“打工”了。
说起罗家英,这个人,可不简单,粤剧那是他的老本行,年轻的时候,那可是个角儿,后来演电影演出了名堂,特别是那个唐僧,真是太深入人心了,可是谁知道,他得了四次癌症,这简直是拿命在拼啊,他自己也说,生命进入倒计时了,放弃化疗,开始规划遗产,想着以后走的那些事情,他老婆汪明荃,也是个厉害人物,她说,尊重罗家英的决定,两个人啊,真是看淡了生死,罗家英把保险啊,房产啊,都安排好了,留给汪明荃,还说以后要土葬,和老婆葬在一起,你说说,这感情,真是没话说。
可是啊,大家就在想,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罗家英这么大年纪了,又生病了,怎么还要出来“打工”呢,有人说,他可能是缺钱,想多赚点钱,贴补家用,也有人说,他是想找点乐子,转移注意力,别老想着自己的病,我觉得,他可能更想证明自己的价值,告诉大家,老年人也可以做很多事情,不是只能待在家里等死,现在好多老戏骨,像岳跃利啊,郑国霖啊,李国麟啊,都在景区“打工”,这说明什么,说明老年人也有工作的需求,也想发光发热,可是话说回来,这到底是生活所迫,还是价值体现,我觉得,两者都有吧。
现在社会,银发经济越来越火,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可不容小觑,但是老龄化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延迟退休啊,养老压力啊,社会保障啊,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难题,罗家英这件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能忽视啊,他们也想参与社会,也想实现自我价值,他们也想传递乐观心态,影响更多人,这种精神,真是值得我们学习。
从“师傅”到“罗家英”,他不仅仅是一个角色,更是一种文化符号,那个啰啰嗦嗦的唐僧,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回忆,《大话西游》的情怀,永远不会过时,罗家英的乐观精神,也激励着我们这些年轻人,可是啊,也有人觉得,这是在过度消费“情怀”,对老艺术家是不是应该有更多尊重,还有人说,景区搞营销,是不是利用了老艺术家的价值,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好好思考。
罗家英的“西游”人生,还在继续,他在舞台上,在生活中,都在努力地“西游”,我们也期待着,银发族可以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更多的价值,现在社会,老年群体需要更多的关爱,让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罗家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榜样,希望他能延续乐观精神,活出精彩人生,所有人,看完这个故事,都会去想,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可能,就是为了不放弃,为了活出自己的价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