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珊近来在抖音发了段短频,不过轻描淡写一句“来法国,整整三十八年了”,弹幕瞬间就炸了锅。谁能忘啊?八十年代的她,可是火遍大江南北的“国民女神”;如今镜头里的她,满头银丝松松挽着,身上一件素色针织衫,反倒比当年在荧幕上演戏时,多了份岁月磨出的自在。她的人生倒像一樽陈酿红酒——年轻时是清甜的果香,中年浸着酸涩的回甘,如今抿一口,满是岁月酿出的温润。
八十年代初,她还在中央戏剧学院念着书,谢晋导演一眼选中她,让她演《牧马人》的女主角。消息一传开,整部剧就火透了:那句“老许,你要老婆不要”,立刻成了街头巷尾的口头禅,电影票房更是高得吓人。可这红来得太急,学校里不少人在背后嚼舌根,说她“全靠运气上位”;连老师看她的眼神,都冷了几分。后来毕业分到剧院,同事更是明里暗里排挤她,只给她派些跑龙套的活儿。整整五年,她天天憋着一肚子委屈,心里就一个念头:赶紧离开这儿。
1987年,她攥着法国留学的奖学金,揣着仅有的五百法郎,一脚踏上了飞往巴黎的飞机。可巴黎哪有想象中那么好?课上的法语听不懂,她急得躲在宿舍掉眼泪;白天得去餐馆洗盘子赚生活费,晚上裹着毯子背台词,常常熬到后半夜。最难的时候,她饿了整整三天,只能掰着干硬的法棍,蘸点橄榄油充饥。就算苦到这份上,她也没跟家里说过一句难,全靠远房亲戚偷偷寄些钱,才勉强撑过去。
后来她凭着话剧《列子》再登法国舞台,总算在异国站稳了脚跟,可观众总把她当成“东方符号”,没人真的懂她的戏。那时她的第一任丈夫石凉总在外奔波,连孩子病得烧起来,他都赶不回身边——这段婚姻没撑几年,就散了。2005年她决定回国拍戏,一进圈子才发现,早已换了拨新人,她只能放下过去的“女主角光环”,从不起眼的配角重新做起。
如今62岁的丛珊,和导演丈夫过着中法分居的日子:丈夫在国内,她常往返两地,儿子则在巴黎学艺术。她总怕孩子走自己当年的弯路,镜头里的她,有时和老伴儿逛老北京胡同,有时回河北老家看当年火柴厂的旧址,笑得眉眼弯弯;可一说起儿子最近工作不顺,眼底那点担忧,就藏不住了。
这几年她演《县委大院》这类剧,就算是小配角,也演得有滋有味。有人调侃她“国内赚钱法国花”,可谁看见她书架上堆得满满当当的中文书?窗台上摆着的旧火柴盒,哪是什么随意的摆设?那是她系着乡愁的根啊——不管在法国待多久,她的魂,始终拴在故乡的烟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