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兰的生活像一架精密的机器,日复一日地运转在银行的高压工作与对儿子王浩无微不至的关爱之间。
她是个坚强的单亲妈妈,独自抚养儿子十五年,将所有的爱与愧疚倾注在他身上,任何要求都不忍拒绝。
在同事眼中,她是雷厉风行的银行经理;在儿子眼中,她是无所不能的依靠。
可她从未察觉,这份过度溺爱的背后,隐藏着逐渐失控的危机。
夜晚,家中安静得只剩键盘敲击声,王浩的房门紧闭,李晓兰端着热好的红枣桂圆汤,轻声说:“浩浩,喝点宵夜再睡吧。”
“别烦我!”儿子不耐烦的回应如针刺在她心上。
她默默退回房间,却怎么也睡不着。
突然,门轴“吱呀”一声被推开,王浩高大的身影站在黑暗中,眼神诡异地盯着她。
“妈,我最近压力有点大,我想……”他的声音低沉,带着让人不安的颤抖。
李晓兰心跳加速,寒意直窜后脑——儿子接下来说的话,让她瞬间如遭雷击。
01
李晓兰今年三十八岁,她现在是市里一家大型银行的分行经理。
在她的同事和客户们看来,她就是一个典型的标杆人物,非常专业,而且做事干练果断,不管遇到多么棘手的金融问题,她都能处理得井井有条。
她平时总是穿着笔挺的职业套装,身姿保持得非常挺拔,岁月好像并没有在她身上留下太多的痕迹,她的皮肤还是那么白皙,五官也很端正,再加上她通过自律保持的匀称身材,让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不少。
如果不是偶尔在她眼神当中流露出来的那种疲惫和深邃的感觉,恐怕没有人会相信她是一个独自抚养十五岁儿子的单亲妈妈。
她的这种强势和果决的性格,不仅让她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但同时也亲手毁掉了她的婚姻。
她的前夫性格比较温和,当初就是被她的独立和魅力所吸引的。
可是,婚姻生活当中那些琐碎的柴米油盐事情,渐渐地把所有的激情都磨灭掉了。
他不止一次地抱怨过,在家里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李晓兰总是自己一个人包办,从来不和他商量,让他感觉自己不像是一个丈夫,更像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品。
李晓兰却觉得自己很委屈,她的工作那么忙碌,回家之后还要操持家务和关心儿子,哪里还有精力去商量这些事情,在她看来,最有效率的决策方式就是最正确的选择。
儿子王浩十岁的那一年,他们两个人和平地分手了。
离婚的那一天,李晓兰没有哭泣,只是紧紧地抱着儿子,在心里默默发誓,一定要把最好的东西都给儿子,绝对不能让儿子因为缺少父爱而受到哪怕一点点的委屈。
从那以后,王浩就成了她生活当中的重心,也是她整个世界的唯一存在,她把对前夫的愧疚、对生活的不满,还有作为母亲的本能,都转化成了一种近乎偏执的爱,把儿子紧紧地包裹在里面。
起初的时候,这份爱就像是一个温暖的港湾,让人感到舒适和安心。
王浩一旦发烧,李晓兰就能整夜不睡觉,每隔半小时就给他量一次体温,确保他的状况稳定下来。
王浩如果想吃城东那边新开的一家甜品店的蛋糕,李晓兰下了班之后,不管自己有多么疲惫,都会开车横穿大半个城市去买,只为了让儿子在早上醒来的时候能够惊喜地看到。
学校每次开家长会,不管她的工作有多么忙碌,她总是最早到达那里,也总是最晚离开,和老师的每一次交流,她都会认真地记录下来,以便回家后更好地指导儿子。
周围的朋友和亲戚们都说,李晓兰对儿子太好了,好得有点过了头,让人觉得不太正常。
李晓兰却不这么认为,她就只有这一个儿子,不对他好还能对谁好呢,她很享受这种全身心付出的感觉,也享受儿子对她的那种依赖,在她看来,这就是母子之间最理想的状态。
她就像一棵大树一样,为儿子遮挡风风雨雨,却从来没有想过,在树荫下面的幼苗,或许会因为缺少阳光而无法茁壮地成长起来。
为了更好地照顾儿子,李晓兰甚至在银行的工作中调整了自己的职责,她拒绝了一些需要经常出差的晋升机会,选择留在分行处理日常的贷款审核和客户管理,这样虽然压力大,但时间上更灵活一些。
有一次,她在审核一个大客户的贷款申请时,因为想着儿子下午的家长会,心神不宁差点出错,幸好同事提醒了她,这让她更加坚定了要把精力放在儿子身上的决心。
02
随着王浩渐渐长大,李晓兰对他的溺爱变得越来越严重,甚至到了纵容的地步,她对儿子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不管这些要求是否合理。
王浩上初中的时候,突然迷上了网络游戏,他的成绩一下子就直线下降,老师几次找李晓兰谈话,希望她能够管管孩子。
李晓兰嘴上答应得很好,回家之后看到儿子因为游戏输了而闷闷不乐的样子,又心软了下来。
她没有没收儿子的手机和电脑,反而听信了儿子的话,说买更好的设备就能赢了,心情好了学习也就有动力了,于是她花了半个月的工资,给儿子配了一台顶级的游戏电脑。
她安慰自己,男孩子爱玩游戏是天性,不能逼得太紧,只要不学坏就行了,这只是暂时的阶段。
每天晚上,李晓兰都会精心准备宵夜,包括水果、牛奶和小点心,一样都不缺地端到儿子的房间,看着他戴着耳机在游戏里面激烈战斗,会温柔地叮嘱他别玩得太晚,要注意保护眼睛,然后悄悄地把门带上。
在门外,她自己的眼睛布满了血丝,内心充满了深深的忧虑,但她从来没有在儿子面前表露出来这些情绪。
还有一次,王浩为了在同学面前炫耀,吵着要买最新款的限量版运动鞋,那双鞋的价格几乎相当于她一个月的薪水。
李晓兰起初是不同意的,觉得太奢侈了,王浩就把房门一摔,接连两天不和她说话,也不吃饭。
李晓兰觉得心如刀割,彻夜难眠,反复思考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是不是离婚给孩子带来了心理阴影,让他没有安全感,需要用物质来填补空虚。
第三天,她终于妥协了,她取出了积蓄,跑了好几家专卖店,终于买到了那双鞋,当她把鞋盒递给儿子,看到他露出笑容的时候,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了。
她甚至为自己的犹豫而感到内疚,觉得差点因为小气而伤害到儿子,她没有意识到,儿子那转瞬即逝的笑容背后,是对一切予取予求的理所当然的态度。
在李晓兰的这种呵护下,王浩渐渐成了一个被宠坏的王子,他习惯了母亲的妥协和付出,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他从来不干家务,因为李晓兰说过他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事情都不用管,他脾气也越来越大,稍微不顺心就对母亲大吼大叫,而李晓兰总是先低头道歉,不管谁对谁错。
她用爱为儿子筑起了一个看似完美的城堡,自己心甘情愿地做里面的卑微仆人,却不知道在城堡里面,儿子的心灵正在慢慢地扭曲变形。
为了让儿子开心,李晓兰甚至在银行加班后,还会抽时间去了解最新的游戏趋势,好和儿子有共同话题,但这其实让王浩觉得母亲越来越黏人。
王浩的同学偶尔会羡慕他有这么好的妈妈,但私下里也嘲笑他像个妈宝,这让王浩内心开始有了一些不满,却又说不出口。
03
王浩升入高中之后,
他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变化让他变得更加敏感和叛逆,他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房间的门总是锁着,手机也从来不离身。
李晓兰感觉儿子变了,但她告诉自己这是正常的现象,孩子长大了需要一些个人空间,不能干涉太多。
然而,这种自我安慰很快就被现实给击碎了。
一个周末,王浩和同学出去打球,把手机落在了家里,屏幕突然亮了一下,是同学发来的消息:
“浩哥,网站又更新了!”
一种不祥的预感一下子攫住了李晓兰的心,她颤抖着手,鬼使神差地拿起了儿子的手机,她不知道密码,试了自己的生日,竟然解开了锁。
她点开了浏览器,历史记录一下子映入了眼帘
,就像重锤一样砸在了她的心上,她的大脑一片空白,感觉天旋地转,几乎站不稳脚跟。
她无法把这些东西和自己眼中乖巧听话的儿子联系在一起,这让她震惊不已。
她坐在沙发上,拿着儿子的手机,呆坐了很久,从震惊到愤怒,再到羞耻和失望,各种情绪像翻江倒海一样涌来,她想等儿子回来狠狠地质问他,甚至打他一顿。
可是,当门锁咔哒一声响,王浩满身大汗、抱着篮球、一脸阳光地走进来,喊道“妈,我回来了,好饿啊”的时候,李晓兰所有准备好的话都卡在了喉咙里。
她看着儿子那张青春洋溢的脸,泛红的脸颊,闻着他身上淡淡的汗水和阳光的味道,愤怒和失望瞬间就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心疼和自责。
她想,儿子还小,对这些东西好奇是很正常的,这个年纪的男孩,谁没有看过这些呢,都怪自己作为一个单亲妈妈,没有男性长辈来正确引导他,这不完全是他的错,自己也有很大的责任。
如果自己粗暴地批评他,会不会让他产生逆反心理,把他推得更远呢,这让她犹豫不决。
于是,本来预想中的狂风暴雨,变成了和风细雨一般的谈话。
晚上,李晓兰把切好的水果端进了儿子的房间,装作不经意地说:“浩浩,你长大了,网上有些东西……嗯……要少看一点,看多了会伤身体,也会影响学习,妈不是想管你,是真的担心你。”
王浩正戴着耳机,听到母亲的话,身体僵了一下,含糊地“嗯”了一声,眼睛没有离开电脑屏幕。
李晓兰见儿子没有激烈的反应,松了一口气,又继续说:“学习是最重要的,知道吗,别让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分心了。”
“知道了知道了,你好烦啊。”王浩不耐烦地挥了挥手。
李晓兰默默地退出了房间,她觉得自己用最温柔最明智的方式处理了这件事,既提醒了儿子,又没有伤害到他的自尊心,她为自己的教育智慧感到欣慰,却没有察觉到儿子那句不耐烦的“知道了”背后,是被窥破秘密的恼怒,以及对母亲软弱底线的进一步试探。
这次的退让,就像在摇摇欲坠的堤坝上又挖了一个缺口,让问题越来越严重。
后来,李晓兰偶尔会想起这件事,在银行开会时走神,她甚至想过找个心理咨询师,但又觉得儿子只是好奇,没必要小题大做。
王浩则开始更小心地隐藏自己的秘密,但内心对母亲的怨恨慢慢积累,因为他觉得隐私被侵犯了。
04
王浩进入高三之后,整个班级的气氛都变得非常压抑,无休止的考试、像雪片一样飞来的试卷,还有墙上鲜红的倒计时,都像一张大网一样罩住了每一个学生,王浩的压力越来越大,他的成绩在重点班里不上不下,让他感到焦虑和烦躁。
他开始失眠,情绪也不稳定,经常因为解不出数学题就把书本摔得满地都是,这让他自己都觉得难受。
看着儿子那憔悴的脸和黑眼圈,李晓兰的心都碎了,她觉得自己没用,不能在学习上直接辅导孩子,只能把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来弥补这一切。
她辞去了银行里一个能晋升的部门主管职位,转而负责更灵活的客户服务,虽然工作还是很累,但时间上可以调整,能更好地照顾儿子的饮食起居。
她的关心变得细致到让人觉得有些窒息的程度。
每天早上,王浩还没有醒来,她就已经准备好了早餐,中西餐搭配,一周七天都不重样,她会算好时间,在儿子起床前五分钟就把牛奶温好,保证入口的温度是最合适的。
王浩中午不回家吃饭,她每天中午都会做好午饭,用保温饭盒装着,赶在午休之前送到学校门口,不管刮风下雨都准时出现,学校的保安都认识这位每天中午准时出现的漂亮妈妈。
有同学跟王浩开玩笑,说他太幸福了,王浩却觉得很没面子,觉得母亲这样做让他看起来像个没断奶的孩子,这让他内心很不舒服。
晚上,不管李晓兰在银行加班到什么时间,都会在十点之前赶回家,为儿子准备宵夜,人参汤、燕窝、海参,只要听说对大脑有好处的,她就变着花样做给她,她看着儿子吃下这些昂贵的补品,仿佛就能看到他的分数在上涨。
她在这种关怀下,王浩的压力并没有减轻,反而觉得更沉重了,母亲的爱就像一床厚重的棉被,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一方面享受着这些便利,另一方面又对这种无处不在的控制感到烦躁。
他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却找不到合适的途径,母亲的爱那么无私和伟大,让他连反抗都觉得是一种罪恶。
他只能通过更激烈的方式来发泄,比如玩游戏的时间变得更长,对李晓兰的态度也越来越恶劣,而李晓兰把这一切都归咎于学习压力太大,对他更加包容和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