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联合国演讲观众集体离场,内塔尼亚胡“孤勇”还是“孤家寡人”?

一个人正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但台下的观众却成群结队地走光了——这尴尬的一幕并非发生在某个校园礼堂,而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

一个人正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但台下的观众却成群结队地走光了——这尴尬的一幕并非发生在某个校园礼堂,而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联合国大会的演讲现场。他刚开口,就有代表起身离席,演讲过程中退场者络绎不绝,最终会场空了大半。但内塔尼亚胡面不改色,继续讲述他如何打击哈马斯、真主党,甚至宣称“以色列是在替美国和欧洲国家战斗”。这场面让人不禁联想到两个词:一是“孤勇者”,毕竟面对空场还能坚持完成45分钟演讲,心理素质堪称一流;二是“刽子手”,因为自2023年10月以来,加沙地带已有约6.55万人丧生,这也正是各国代表用离席抗议的原因。

要理解内塔尼亚胡为何如此强硬,或许得从他的成长经历说起。他1949年出生于以色列,但青少年时期便赴美求学,在麻省理工学院拿下建筑学和管理学学位,是个妥妥的学霸。他的父亲是位坚定的犹太复国主义历史学家,而内塔尼亚胡本人几乎在美国完成整个高等教育阶段,英语流利如母语,思维模式也深深刻上美式精英的烙印。这种背景让他与特朗普等美国政商界人物理念契合,都信奉“赢家通吃”,难以接受妥协让步的政治逻辑。

内塔尼亚胡的政治生涯同样充满戏剧性。1996年,他以46岁的年龄成为以色列史上最年轻的总理。但早在从政前,他的世界观就已因家庭悲剧而定型:1976年,其哥哥乔纳森在乌干达恩德培机场人质营救行动中牺牲。这一事件让他深信“安全只能靠武力换取”,并逐渐形成反对“土地换和平”的右翼立场。他曾在拉宾总理推动巴以和解时激烈反对,甚至被指责煽动对抗情绪,间接导致拉宾遇刺。而他的执政生涯始终伴随争议:一方面,以色列的高科技产业在其任内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他三度因受贿、欺诈等指控被起诉,国际刑事法院还因其在加沙的行动对其发出战争罪逮捕令。

如今,内塔尼亚胡的“孤勇”背后是以色列日益加剧的国际孤立。他在联大演讲时佩戴二维码,宣称链接内容能证明哈马斯的“暴行”,但台下空椅成排;他通过高音喇叭向加沙播放演讲,却被哈马斯反驳称“内容充满谎言”。就连以色列国内也有抗议者指责他“忽视人质安危”,前总理拉皮德批评其演讲“满腹牢骚、毫无新意”。

那么,内塔尼亚胡究竟是守护以色列的“孤勇者”,还是制造人道灾难的“刽子手”?历史或许会给出答案:如果十年后以色列因强硬政策沦为中东孤岛,今天联大的空场将是其衰落的预兆;若冲突很快被遗忘,各国再度与以色列握手言和,他的强硬或许会被部分人奉为“必要之恶”。但眼下,这位总理仍在空荡的联合国讲台上坚持演讲,而世界正在用离场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