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难怪洪七公一身英雄气,你看他师父是谁?独孤求败见那人也要行礼

尽管郭靖才是《射雕英雄传》中的主角,但金庸在书中提到的“五绝”高手却是自带光环,毕竟人都是慕强的,谁不希望一窥这些顶尖高

尽管郭靖才是《射雕英雄传》中的主角,但金庸在书中提到的“五绝”高手却是自带光环,毕竟人都是慕强的,谁不希望一窥这些顶尖高手的风采呢?

不过五绝之中,多数人喜爱的或许是那潇洒飘逸的黄药师,或者是德高望重的一灯,抑或是那早已死去,却反倒是多了几分神秘感的王重阳,甚至就连无恶不作的欧阳锋,也有人欣赏他的狠辣。

唯有“北丐”洪七公,也是与两位主角走得最近的一位五绝,似乎没那么多人喜欢他,但读者却偏爱他那懒散的霸气。

(洪七公、萧峰剧照)

说他懒散,是因为他这人平日里确实是吊儿郎当的样子,但说他霸气,那也是真的,作为丐帮帮主,他可没少惩奸除恶,不过你若了解了他的师父是谁,就知道他这底气是哪来的。

一、霸气的洪七公

洪七公不是五绝中最强的,或许也不是最弱的,不过他在与欧阳锋的几次交手中,都没能占的便宜,但这并不影响他惩戒这些在江湖中作恶的人。

可以说洪七公就是一个高配版的柯镇恶,柯大侠固然有一身侠气,却没有与之匹配的武功水平,因此他可没少挨打,而洪七公则有神功加持,说起话来,更显硬气。

比如第二次华山论剑时,那铁掌帮帮主裘千仞也要来比武论剑,洪七公却不乐意了,他无法容忍一个卖主求荣欺师灭祖的人来与自己论剑。

于是怒骂裘千仞一番,说是:“洪七公道:‘不错。老叫化一生杀过二百三十一人,这二百三十一人个个都是恶徒,若非贪官污吏、土豪恶霸,就是大奸巨恶、负义薄幸之辈。我们丐帮查得清清楚楚,证据确实,一人查过,二人再查,决无冤枉,老叫化这才杀他。老叫化贪饮贪食,小事糊涂,可是生平从来没错杀过一个好人。裘千仞,你是第二百三十二人!’这番话大义凛然,裘千仞听了不禁气为之夺。”

(洪七公、裘千仞剧照)

你看,若是旁人怒骂裘千仞,他哪里会听,此刻裘千仞心虚,一方面是因为他理亏,另外也确实是因为洪七公是绝顶高手,他也忌惮洪七公对自己出手。

所以洪七公到底是师承何人?

不妨看看金庸在《神雕侠侣》中为了补全世界观而提到的另一位高手说了些什么。

二、独孤求败敬重的对手

《神雕侠侣》中,金庸除了新加入了一个古墓派,让世间又多了一位与五绝处于同一水平的古墓派祖师林朝英之外,还借杨过的视角引出了一位隐士高人。

也就是那“剑魔”独孤求败。

那人的真实姓名不详,只知道金庸在北大演讲的时候提到过那人是一生不败,因此后来给自己改名为“独孤求败”。

(独孤求败剧照)

说是:“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杀尽仇寇奸人,败尽英雄豪杰,天下更无抗手,无可奈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

杨过说这位前辈是活跃于六七十年前,也就是《射雕英雄传》的故事发生之前的三十四年前,如此一来,此时的五绝怕都是愣头青,他们不认识独孤求败倒也合情合理。

而有机会与独孤求败交手的,都算是五绝师父辈的人物了。

至于独孤求败具体挑战过哪些高手,书中并未明确交代,但有一位高手,却是被刻在了他的佩剑旁。

他生平所用的第二柄剑,也就是那紫薇软剑旁就刻着一句:“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恨悔无已,乃弃之深谷。”

所以可以确定,无论独孤求败击败过哪些高手,其中有一位高手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人是位义士。

若结合《天龙八部》与《射雕英雄传》的设定来看,或许就能知道那人是谁。

不卖关子,在笔者看来,那人即是洪七公的师父,同时也是虚竹的爱徒。

三、除灭五霸的大侠

多数人可能有所不知,新修版《射雕英雄传》中提到过丐帮的武功是由虚竹传承下来的。

说是:“北宋年间,丐帮帮主萧峰以此邀斗天下英雄,极少有人能挡得他三招两式,气盖当世,群豪束手。当时共有‘降龙二十八掌’,后经萧峰及他义弟虚竹子删繁就简,取精用宏,改为降龙十八掌,掌力更厚。”

不过虚竹也不是直接传到洪七公这一代,在他们之间,还有一位承上启下的高手。

(丐帮剧照)

同样,那也是金庸在新修版《天龙八部》中加入的角色:“过得多年,丐帮中出了一位少年英雄,为人稳重能干,人缘甚佳,群丐公议,推之为主。各人尊重萧峰原意,送此人去灵鹫宫,先由虚竹考核认可,再传他‘打狗棒法’及‘降龙十八掌’。这少年帮主不负所托,学得神功,又将丐帮整顿得蒸蒸日上,竟尔中兴,丐帮自此便视灵鹫宫为恩人。”

若无意外,这位少年就是洪七公的师父。

而他也在江湖中留下了一些传说,比如“除灭洛阳五霸”,书中是这么写的:“想当年丐帮第十一代帮主在北固山独战群雄,以一棒双掌击毙洛阳五霸,真是何等英雄。”

(洪七公、黄蓉剧照)

所以这少年的事迹一定会传遍武林,独孤求败有心与他一较高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只是那剑魔越打越起劲,以至于忘了对付正派高手要点到为止的底线,误伤了那义士,这才做出弃剑之举。

而那义士也把自己的侠义之心传到了洪七公这一代,这才成就了后来的“北丐”。

如此一来,诸如“洪七公的师父是谁”“独孤求败误伤的义士是谁”,就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