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官迷”?S省的老哥给出了最强的答案。
这个老板为了当官,把自己从头到脚全部改造了一遍:年龄改小7岁,学历从高中变博士,7个孩子“删”成2个,连名字都是后改的!
更离谱的是,他当官20年,一分钱都不敢收,却疯狂往外送钱1278万。
所有人都以为他是“清官”,直到2016年才发现这个“五假副部”的惊天秘密。
一个小小的时间漏洞,让他苦心经营24年的官场生涯瞬间坍塌。
从副部级高官到阶下囚,这个结局,连他自己都没想到!
1
今天这个故事的主人公,绝对是官场史上最奇葩的一个人。
1992年秋天,某个高档酒店的包间里,正在上演一幕让人啼笑皆非的场景。
一个穿着名牌西装、开着豪车的中年男人,正毕恭毕敬地给桌上几个人倒酒。
这人叫卢某光,当时已经是身家千万的大老板,手下管着几百号员工。
可你看他现在的样子,简直像个跑堂的服务员。
“张书记,您多吃点菜,这道菜是专门为您准备的。”卢某光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地给对面那个衣着朴素的中年男人夹菜。
这个张书记,说白了就是个乡里的小干部,月薪才2000块钱。
按理说,在卢某光面前,他连个屁都不算。
可现实就是这么魔幻,有钱的老板要给没钱的官员点头哈腰。
卢某光一边敬酒一边在心里憋着火:“我一个呼风唤雨的大老板,凭什么要给这种人当孙子?”
那顿饭吃完,卢某光开车回家的路上,越想越不甘心。
他停下车,对着后视镜里的自己说:“老子这辈子,一定要戴上那顶乌纱帽!让所有人都来巴结我!”
从那一刻开始,这个S省的汉子开启了一场长达24年的疯狂“买官之旅”。
2
那次聚餐过后,金钱不如权势这句话,成了他骨髓里的执念。
他仿佛中了邪似的开始策划自己的“商而优则仕”大业。
要想混进体制,第一关就是搞定政治身份。
啥身份?党员资格。
卢某光够格入党吗?显然不够格。
他就是个高中没读完的小流氓,靠着耍点小聪明开了个小厂,又凭“双层保温杯”的创意赚了点小钱罢了。
不过,卢某光有一样别人缺乏的武器——票子。
票子是万能钥匙,但谁才是那把关键的锁呢?
卢某光左思右想,盯上了一个目标。
王乡党委书记,之前酒桌上见过几面,勉强能说得上话。
虽然关系一般般,但至少不是陌生人。
这就够用了。
某个风和日丽的午后,卢某光揣着包装严密、伪装完美的现金,外加两条高档洋烟,大摇大摆地闯进了书记办公室。
美其名曰“联络感情”。
一通你来我往的客套之后,这笔钱就“意外”掉进了书记的荷包。
过不了几天,卢某光的《入党申请书》就顺利递交上去了。
这位书记为啥敢冒这个风险帮卢某光作假?
主要当时卢某光的企业给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税收,在乡里也算是响当当的人物。
让这样有“贡献”的人享受组织的关怀,有啥毛病?能搞出啥幺蛾子?
在这位“贵人”的亲自指导下,卢某光手写了那份入党申请。
为了表忠心、显水平,卢某光特意在申请中强调了那场著名的“南方谈话”对自己的巨大启发。
申请书的日期还特意往前调了两年。
因为只有入党满两年,才有资格戴上那顶做梦都想要的帽子。
申请获批后,卢某光从单纯的企业老板华丽转身为有“政治背景”的企业老板。
有了“王乡副乡长”的虚职。
卢某光却觉得,没有实质编制,这个title还是太low了。
他掂量了一下手头的资源,觉得还有操作空间。
从目前情况看,教师编制是最容易突破的。
于是,他又找上了王乡中学的校长,给自己伪造了一套民办教师的工作档案,再用这套假材料申请转正为公办教师,端上了铁饭碗。
有了编制后,他终于等来了机会。
3
1997年,当地“四套班子”宣布改选换届。
卢某光凭着还算说得过去的“工作业绩”,他顺利进入了副县级干部的候选名单。
他的业绩哪来的呢?
概括起来就是:见人就忽悠,刷脸混熟。
这才有了后来的机遇。
不过,候选名单和正式任命之间,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靠着“诚意”杀进候选名单后,他把这套把戏玩得越发娴熟,比之前更加肆无忌惮,攀上了不少大腿。
其中就包括当时的县委副书记和市委书记。
这两个人是他能否挤进“四套班子”的核心关键。
卢某光是怎么拿下他们的?
约好拜访两位大佬的那天,卢某光只带了2个保温杯去。
到了办公室,先是几句不疼不痒的寒暄,然后拐弯抹角地提到自己想要“进步”的愿望。
说话的技巧嘛,作为文案达人的卢某光自然是信手拈来,把话说得天衣无缝,既让人听着舒坦,又抓不到什么小辫子。
当他把杯子掏出来时,两位领导还是有点意外。
嚯,这小子走亲民路线,打温情牌?
卢某光神秘地笑了笑:“二位记得要撕开包装,用杯子喝茶哦!”
能混到这个层级的都是人精中的人精,这么一提醒,还有什么不懂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