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灾害性暴雨洪灾的底层逻辑

这几年,不太下暴雨的地方下起了暴雨,经常下雨的地方雨愈来愈多。最近的例子发生在华北。类似的夏季灾害性大雨洪灾也发生在今年

这几年,不太下暴雨的地方下起了暴雨,经常下雨的地方雨愈来愈多。

最近的例子发生在华北。类似的夏季灾害性大雨洪灾也发生在今年一月的南半球,比如新西兰。

原因居然是全球变暖,现在规范的说法是气候变化灾害。

全球有没有变暖?自1979年有记录以来,仅有的全球平均气温超过17℃以上的日子,都出现在今年7月。

根据热力学定律,地球大气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大气层中的水汽量可增加约7%。

自19世纪后期以来,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已经升高了约1摄氏度。卫星、天气气球和地面测量的数据证实,随着气候变暖,大气中的水蒸气量正在增加。(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称,大气水蒸气总量每十年增加1到2%。)根据热力学定律,地球大气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大气层中的水汽量可增加约7%。

随着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地球温度就会升高。这增加来自水体和陆地区域的蒸发。由于温度越高,空气中可含水量越多,其水蒸气浓度就会增加。具体来说,这是因为水汽在较高温度下不易凝结和降雨。然后水蒸气就会吸收地球释放出的热量,不让其逃逸到太空。这进一步使大气层升温,导致大气层中含水量更多。科学家称此为“正向反馈循环”。科学家估计这种效应是仅由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所产生的升温的两倍以上。

后面的逻辑就很简单,空气里的水汽多了,暴雨天气出现的概率自然也大了,下到不该下的地方的概率也大了。

再重复一遍:地球大气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大气层中的水汽量可增加约7%。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这样的灾害性天气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