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后,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辽阔东北大地的崇山峻岭、荒原水畔,一支新型的人民抗日武装、一支顽强的雄师劲旅﹣﹣东北抗日联军诞生了,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时有4万多人。其中,第一、二、三、六、七等军是在抗日游击队(共产党领导)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四、五两军是在王德林的救国军、李杜的抗日自卫军余部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八、九、十、十一军是在义勇军余部和抗日山林队的基础上建立的。在此后的14年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抗联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英勇战斗,前仆后继,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为光复东北、取得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0年底直到1945年8月,日本关东军全力围剿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联军处于一个最艰难的时期,只好暂时转入苏联远东地区,被编入苏联远东方面军,东北抗日联军缘何离开中国进入苏联这其中有着怎样的历史秘密呢?1939年初冬,在牡丹江虹云商行,东北抗日联军举行了重要会议,到会的有抗联总指挥周保中,抗联总政治部主任李兆麟,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兼第六军政治部主任冯仲云,中共南满省委委员、抗联第三方面军指挥陈翰章,北满省委执委委员、第三军军长许亨植。这几位将领代表硕果仅存的2000多名抗联战士,就当前的形势和今后的方向进行紧急磋商。与会同志一致同意了周保中关于"保存力量,越界过江,到苏联远东地区野营整训"的意见。在日本的威胁与挑衅愈来愈严重的情况下,苏联需要东北抗联来牵制日本军队苏联远东军也需要通过东北抗联来获取日军情报,故同意合作。
1940年9月,苏联远东军内务部长瓦西里给抗联各军主要领导人写信,通知将于12月在苏境内召集党和游击队的干部会议,"解决党组织和目前游击队运动的一切问题",接到此通知后,东北抗联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军余部陆续撤至中苏边境苏联一侧进行野营训练。东北抗日联军退入苏联境内组建了南北两个营地,距哈巴罗夫斯克75千米位于黑龙江(苏联称阿穆尔河)边的费士克,森林茂密,因"阿穆尔河"一词的俄文字头为 A ,所以这里被简称为" A 营",先期过境的第二路军总部直属部队,第三路军三支队的300余名指战员驻扎于此。
在海参崴和沃罗斯诺夫之间的一个小火车站附近,有处被称为"蛤蟆塘"的地方,这里被选为北野营地,取其俄文名称字头称为" B 营",抗联第一路军警卫营和二、三方面军的500余名指战员驻" B 营"。野营部队的后勤供应由苏军负责,军装多用苏军替换下来的棉衣、军大衣、少量的皮大衣和毡靴、棉皮鞋等旧衣物作为补充。伙食供应较好,每名战士每天一千克面包,还有少量的菜、食用油和类,这比起在中国东北的深山老林中的生活,已是有天地之别了。
1942年7月20日,经与苏联远东边疆党组织和远东方面军协商决定以北野营为中心,凡留在两个野营的抗联人员和由两个野营回东北以及在东北坚持游击活动的抗联部队一律编入抗联教导旅。8月1日,抗联教导旅正式成立,同时宣布授予苏军番号"苏联红军远东红旗军第88独立步旅"(也称"中国旅"),周保中任旅长、张寿钱任政治副旅长、崔石泉任副参谋长,教导旅共有1500人。抗联教导旅名义上列入苏联远东军序列所需武器按苏联步兵装备,生活、服装等均按苏军陆军官兵标准供应。9月13日,教导旅召开全体党员大会,成立了"独立步兵旅中共东北党组织特别支部局",东北党委会既是旅党委,又是全东北党组织的临时最高领导机关。
1940年12月20日,周保中写信向苏方声明:"今后,游击运动的一切必须由东北党组织决定。"1945年7月,第88旅派出340名指战员作为先遣支队到苏军,进行统一军事训练,其中160人分到第一方面军,80人分到第二方面军,100人分到后贝加尔方面军,他们作为先头部队的。向导执行特种作战任务。7月10日,斯大林来电邀请周保中、崔石泉赴莫斯科会谈,第二天上午,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接见了周保中、崔石泉,前共产国际负责人季米特洛夫陪同接见,斯大林笑着对周保中说:"你愿意配合苏军作战反攻东北,我真高兴!你梦寐以求的东北解放将要实现了。"7月底,88旅又派遣290名指战员,组成20多支特遣队,秘密伞降牡丹江、佳木斯、哈尔滨、长春、沈阳进行战前侦察,将关东军的17个战略地堡及中苏边境上的三道边防线情况,无一遗漏地标注成空袭目标。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零时,第88旅派遣的340多名先遣支队(随军翻译、向导、侦察人员和先期潜伏东北境内的地下抗联小分队战士们,从黑龙江流域到小兴安岭或在边界引领地面部队或与苏联空军进行地空导航电讯联络。苏联空军在88旅侦察员电讯信号引导下,准确摧垮了日本关东军所有的军事目标,日本关东军经营了数十年的东北防线顷刻瓦解。在此期间,侦察员们不仅摸清了日本关东军的军力部署情况,还多次完成了暗杀、破坏等任务。8月12日,抗联领导人周保中接到斯大林从莫斯科发来的电报,称:"东北是你们中国人民的东北,苏联红军的任务是解放东北,建设东北的任务是你们的。"8月中旬,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下达了抗联教导旅行动命令,抗联教导旅召开誓师大会,正式决定:中国同志随苏军进军东北。由于战局急转直下,苏联远东军将抗联反攻作战的任务转变为抢占东北即抗联随远东军分赴东北各要点,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抗联的任务由反攻作战转变为接收东北。8月14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周保中等人计划抢在国民党之前,控制长春、沈阳、哈尔滨等57个重要城市,重建东北各地下党组织。根据这一方案,将400多人分成57个进驻小组,每组按城市大小,多则10人,少则1人,这一方案电报莫斯科后,即获得苏联最高统帅部的同意,决定方案中的57个城市的卫成司令由苏方担任,其副司令员由第88旅派人担任,协助苏军接管当地政权。
在长春担任苏军卫戍司令部副司令的周保中在完成他的副司令职责的同时,指示各地的抗联人员注意发展武装力量,建立革命武装队伍。当时远东军虽然缴获日本关东军的全部武器弹药,但他们的意图是在战争中获得的武器和战利品绝不交与国、共任何一方,苏联远东军将他们在各地缴获的武器装备源源不断地运往苏联。但抗联仍然利用一切可能从远东军手中获得了大量武器装备。抗联战士进入战略要地后,迅速投入接收工作,所有的抗联战士都着苏军军装,有苏军军官证书,他们大多数人都会讲俄语,抗联官兵的苏军身份,为中国共产党的部队进入东北、与苏军取得联系、达成默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抗联首先抢占了东北57个战略要点,为中共中央决定10万大军挺进东北起到了先头部队的特殊作用,为反对国民党反动派,抗联进占各点后扩建的武装部队,改名为"东北人民自卫军",周保中任总令。
"八.一五"东北光复初期,周保中率领东北抗日联军为我党抢战东北开辟了通路,此后,又在东北局的统一领导下,为迎接十万大军、两万干部进入东北架设了桥梁,发挥了特殊的历史作用。
(康 石)
作者简介: 李生,字:康石,1974年下乡知青,1980年返城在佳木斯电视台专题部当摄影记者。拍摄过很多纪录片 :2004年拍摄《佳木斯一一东北小延安》2014拍摄纪录片《铁血三江》2014年拍摄《决战黎明》喜爱用文字书写自然风光、生活趣事,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