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在联合国放话了,这次他公然怂恿北约国家“击落侵犯领空的俄罗斯战机”,还把俄罗斯戏称为“纸朗普”。但话音未落,普京就派出一队图-95战略轰炸机和苏-35战斗机直扑阿拉斯加防空识别区,上演了一出“国际空域自由行”。美军虽然火速派出F-16拦截伴飞,却连导弹按钮都没敢摸——毕竟俄军全程严格遵守国际规则,压根没越界半步。这场面像极了街头对峙:特朗普抡起喇叭喊“给我打!”,美军却低头看了眼俄军2.2马赫的米格-31和挂载的实弹,默默选择了“友好手势”伴飞。
其实这已是本月第三场“俄式空中试探”。早在9月19日,俄军米格-31机群就曾关闭应答器、保持无线电静默,深入爱沙尼亚领空长达12分钟,北约F-35战机虽完成火控锁定却最终放行。波兰更惨,连续遭遇19架疑似俄制无人机入侵,甚至发现无人机装有波兰本地SIM卡利用4G网络导航,俨然一场“蜂群侦察测试”。但北约的回应始终停留在“强烈谴责”和启动《北大西洋公约》第四条磋商,连特朗普本人被问及事件时也只轻飘飘甩了句“可能有大麻烦”。
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戏码背后,是北约内部裂痕的经典重播。德国法国坚持“谨慎避战”,东欧国家则怒吼“强硬回击”,而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干脆拆台特朗普,公开表态“不支持击落俄机”。更讽刺的是,俄国防部每次都能拿出雷达数据证明“飞行完全合法”,反倒让北约的抗议显得像在演独角戏。
说到底,俄罗斯的“战略遛机”实则精准拿捏了西方底线:既用超音速巡航和核威慑展示肌肉,又绝不给北约启动集体防御条款的借口。而特朗普的“击落令”更像一场政治真人秀——观众看得刺激,军方却深知真动手的代价可能是第三次世界大战。正如中国驻联合国代表所言,任何冲突的终点都是谈判桌,或许当北约战机第100次锁定俄机却不敢开火时,双方才会真正想起外交官的存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