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交楼,成为当前楼市热门话题。什么是保交楼?当然是指百姓购买的房子要按时交付,不能出现烂尾的现象。很明显,保交楼直接对应的是,此前因楼市调控中,各大开发商资金链断裂而涌现的烂尾楼现象。
为了改善楼市整体形势,各种新政纷纷出台:降利率,降首付,带抵押过户,对多子女家庭放松限购,降低落户门槛甚至取消户籍限制等等,不亦乐乎。政策都是好政策,在坚持房住不炒前提下,能想到的能做到的,都想到并做到。对提振楼市的效果如何尚有待观察。但是,如果消费者的最大顾虑无法打消,那么这些政策的效果效果将大打折扣,那就是——保交楼。
近年来,烂尾楼现象已经相当普遍,几乎各大房企均无法幸免。因为新楼盘烂尾无法交房,各地业主群情激愤。导致后来想买房的,首先第一个想到的是,我买了会不会以后交不了房?这问题太实际了,简直是灵魂拷问。别看房子现在在盖,哪天突然停了找谁说理去?
为什么要把保交楼提上日程?楼盘烂尾破坏了城市形象、浪费土地资源,更重要的是破坏投资者信心并对居民生活带来不便。消费者投入毕生心血购买的房子,最终出现烂尾无法交付,不仅严重影响生活,更会由于大范围交付违约而引发社会稳定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楼市全面下行的关口,烂尾楼大量涌现,必将重挫消费者的信心,担心买下的房子沦为烂尾,从而更加不敢下手购入,导致楼市进入恶性循环。
今年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按照要求,下半年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压实地方监管责任,各部委配合地方政府积极推进“保交楼、稳民生”工作。
8月19日,住建部、财政部、央行等部门进一步透露,将通过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方式支持已售逾期难交付住宅项目建设交付。这一救助计划首批救助资金达2000亿元,由央行指导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联合成立全国性纾困基金,将以贷款的形式向地方政府发放。按照要求,该基金只能用于保证楼盘的交付,并且针对的项目必须是资金周转困难,已售住房逾期难交付或已经实质性停工的住宅。
9月14日,在中宣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住建部住房改革与发展司司长王胜军透露,将以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的方式,支持有需要的城市推进已售逾期难交付的住宅项目建设交付,目前该专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当中。
根据有关监测数据显示,7月以来,已有近30省市出台“保交楼”举措,包括对问题项目“一盘一策”及时协调处置、各级领导对项目挂联兜底、协调引入区域国企和金融机构来盘活项目、成立纾困基金等。
政策一出台,相应的效果不光是经济层面的,更有信心层面的。而对于很久没有好消息的楼市来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受保交楼政策出台影响,房地产竣工数据出现反弹。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房屋竣工面积为4833万平方米,单月同比-2.5%,单月环比+42.5%,竣工指标单月有较为明显的好转,单月同比降幅也较6月的-36.0%大幅收窄。可以想象,有保交楼兜底,买房者才可能放心地下手买房,从而使房地产步入良性健康发展。这就和工厂加工订单一样,如果不能保证正常交付订单,谁还会下单,一旦都不下单,对工厂和消费者来讲,必然是双输的结果。
据悉,此次专项借款精准聚焦“保交楼、稳民生”,严格限定用于已售、逾期、难交付的住宅项目建设交付,实行封闭运行、专款专用。此前之所以烂尾,之所以交不了房,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开发商缺钱。没钱给施工方,没钱付材料费,就和开车没钱加油一样,交房也就无从谈起。而通过专项借款撬动、银行贷款跟进,支持已售逾期难交付住宅项目建设交付,目前各地正加紧申请落地。
毫无疑问,“保交楼”是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次推出的专项借款政策,意味着各地问题项目将进入规模化复工复产,全国“保交楼”工作有望加速推进。多部门联手推动“保交楼”,有助于管控重点风险,缓解市场观望情绪,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稳定市场预期。毕竟,降息、降首付、降落户门槛、有条件放松限购,这些政策再好,仍然需要能按期交楼这一压舱石来稳定预期。
所以说,各地各部门联手稳步推进“保交楼”工作,有利于“稳民生”,有利于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同时也是促进房地产行业步入良性循环的关键一步,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