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地球的创口与疤痕!东非大裂谷正孕育新海洋,喜马拉雅山还在长高

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其实不是天生就这么高的,还有东非大裂谷,明明现在是连绵的陆地,未来却可能变成一片新海洋。这些听起来很

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其实不是天生就这么高的,还有东非大裂谷,明明现在是连绵的陆地,未来却可能变成一片新海洋。这些听起来很神奇的地质变化,其实都有着同一个关键,地球板块的边界。

很多人以为,一整块硬壳、敲不碎也动不了的,是地球的岩石圈。其实不是这样,由十几个巨大的板块拼合而成的,更像小朋友拼的大块拼图,就是它。这些板块从来不会乖乖待着,它们的边缘,才是真正热闹的地方。火山喷发、地震发生,还有山脉隆起、海沟形成,这些边界上,集中着几乎所有壮观又剧烈的地质活动。

先说说最有创造力的那种边界,咱们叫它生长边界。这里的板块不往一起凑,反而慢慢往两边分开,缝隙里会冒出地幔里滚烫的物质,冷却后,新的地壳就形成了。海里,连绵的洋中脊由这些新地壳堆成,这么一条就在大西洋中间,正悄悄把美洲和欧洲、非洲往两边推。陆地上,板块分开的地方会裂出大沟,典型代表就是东非大裂谷,现在它还在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变宽,说不定几百万年后,一片新的海洋真的会在这里出现。

有造新的,自然就有收旧的,这就是消亡边界。这里的板块会往一起挤,像两拨人朝中间走,总有一方,要做出让步。如果是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到一起,密度大、重量沉的是大洋板块,它会慢慢钻到大陆板块下面,沉回地幔里回收。这个过程中,深深的海沟会被压在海底,一座珠穆朗玛峰都能塞入马里亚纳海沟最深的地方,同时火山也会被引发,这个过程,跟日本群岛的形成分不开。要是两块都是大陆板块,谁也钻不动谁,那就只能硬碰硬,挤着挤着,地表被抬起来,高大的山脉就此形成,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撞了几千万年,结果就是喜马拉雅山。

还有一种边界特别特殊,既不造新地壳,也不收旧地壳,叫转换边界。这里的板块,不像前两种那样分离或碰撞,像两个并排走却方向有点偏的人,只能互相蹭着水平滑动的,就是它们。这种滑动,不会是安安静静的,摩擦到一定程度就会突然错开,地震就此引发。美国的圣安德烈斯断层就是如此,地震经常在这里发生,火山喷发却很少见,因为地幔物质没有冒出来,只是板块之间单纯的摩擦生事。

可能有人会问,这些板块这么重,到底是什么力量带着它们动?现在科学界普遍认为,地幔深处的热对流,是动力的来源。地幔里的物质,会因为温度不同出现变化,热的往上飘,冷的往下沉,一种循环的传送带就此形成。板块就像放在传送带上的木板,底下的力量带着它们慢慢移动,速度不算快,跟指甲生长的速度差不多,但积少成多,几千万年下来,彻底变了样的,是地球的海陆分布和地形地貌。

我们看到的地球模样,其实跟这些板块边界的活动息息相关。你看全球的火山和地震,板块边上是它们大多集中的地方,比如环太平洋那一圈,一会儿火山喷发一会儿地震,就是因为太平洋板块在跟周围的板块互相挤、互相钻。还有大西洋,以前可能根本不存在,板块慢慢分开,才让它长了出来,而太平洋则在慢慢变小,未来说不定新的陆地会由它变成。

地球更新自己的规律,其实就是搞懂板块边界后,能摸清的东西。它有自己的节奏,给地球添新地表的,是忙着工作的生长边界。一边回收旧物质、一边撞出宏伟山脉和深邃海沟的,是消亡边界,在旁边调节板块位置的,是转换边界。要是某个地方发生地震,或者看到关于喜马拉雅山还在长高的新闻,你大概就能反应过来,哦,在工作的,又是板块边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