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史记注解》之礼书7
天地是万物繁衍的开始,祖先是物种繁衍的开始,君王和老师是社会治理的开始,没有天地的存在,万物就无法进行繁衍,没有祖先的存在,族群就无法繁衍,没有君王和老师,社会就无法得到良好的治理,这三件事情如果消失了,所有人都身心都无法得到安宁。
因此礼仪对上恭敬的祭祀上天,对下恭敬的祭祀大地,对先祖恭敬不让他们蒙羞,对待君王和老师给予很高的礼遇,让他们能够得到尊重,这是礼仪制度最为核心的三件事。
故王者天太祖,诸侯不敢怀,大夫士有常宗,所以辨贵贱。贵贱治,得之本也。郊畴乎天子,社至乎诸侯,函及士大夫,所以辨尊者事尊,卑者事卑,宜巨者巨,宜小者小。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国者是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有特牲而食者不得立宗庙。所以辨积厚者流泽广,积薄者流泽狭也。
因此统治天下的君王设立太祖的宗庙,那些被分封出去的诸侯才不会心怀二心,士大夫设立祖先的宗庙,那些分散出去的分支才能够心怀敬畏,这样做都是为了确立相应的规矩。
规距得到了确立,治理天下的根本也就得到了确立,能够举行郊祭的是天子而诸侯后士大夫只能够根据相应的规定举行社祭,正因为这样所以地位高的人做更为重要的事情,地位低的人做普通的事情,能做大事的人做大事,能做小事的人做小事。
因此统一天下的君王祭祀自己以上七代的先祖,诸侯王祭祀五代的先祖,有五乘之地的大夫可以祭祀三代的先祖,有两乘之地的士可以祭祀两代的先祖,而普通的百姓不需要设立宗庙,这因为这样所以积累越深厚的人他的影响力传播的也就越深远,积累越浅的人他的影响力也就越短。